日前,记者随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来到广西桂林,调研溢达集团在当地投资建设的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只见制衣车间里加入了可以与蓝天、阳光、空气亲密接触的自然采光井,从而降低了能耗;纺织工艺展示中心外墙结构是竹子和树脂的结合体,既具有降低厂内机器噪声的功能,又隔热保温……

桂林溢达车间一景
溢达集团成立于1978年,总部位于香港,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棉纺服装制造商,每年为世界知名品牌生产超过1.1亿件优质衬衫,年营业额达13亿美元。虽然陆续在马来西亚、毛里求斯、斯里兰卡和越南设立了制衣工厂,但溢达一直坚持将根扎在国内,通过不断的转型升级来提高生产效率,消化传统制造业日益攀升的成本。
这个在桂林的新项目总投资20亿元,于2018年正式投产,设有16条制衣生产线,每月生产30万件左右的高档纯棉衬衫。
持续投入创新和产业升级,成就“传统行业里的不传统企业”
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内的传统制造业面临日益提升的成本压力,特别是以制衣、制鞋等为代表的出口型制造业,更面临着中美贸易摩擦、外需市场萎缩等不利局面,迫于形势,往东南亚等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的不在少数。
而溢达一直坚持“将根扎在国内”。位于佛山市高明区的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业务范围涵盖纺纱、染色、织布、后整理、制衣及辅料,下设7个分厂,以及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等,目前仍是其在全球投资规模最大的旗舰企业。
面对日益提升的成本,作为传统制造业的纺织制衣行业,如何在珠三角这样的先发地区持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溢达的答案是:转型升级!
一贯以来,溢达对创新研发高度重视。在广东溢达,每年都会投入近2亿元,用于设备自动化研发改造和新产品研发;企业内还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广东省棉染织、后整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设有6个实验室和1个经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物理测试中心。
大手笔的投入,使广东溢达成为“专利富豪”:截至2019年8月底,公司已申请专利1892件,其中1395件已获得授权,在已授权的中国专利中,发明专利502件。
数据显示,近年广东溢达先后投入约19亿元实施工业自动化改造,自主研发制衣自动化设备1500多台套,将梭织和针织的自动化率分别提高到77%和39%,均已达到行业最高水平,被称为“传统行业里的不传统企业”。

广东溢达研发的自动化制衣设备
创新带来的是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质量的提升、员工福利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下降。正是这“三升一降”,让广东溢达得以守住传统行业的“初心”,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在其背后闪耀的是创新的光芒,而创新永无止境,广东溢达还将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连办六届“十如对话”,共商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除了人力成本的传统优势不断削弱外,近年来,国内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也日趋紧张,传统制造业面临着更多环保投入的压力,而溢达对此似乎早有觉察。
11月7至9日,由溢达集团主办的“十如对话”在美丽的山水城市桂林举办,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时代转折点──加快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未来”的主题,数百名国际企业领袖、著名学者、决策者及具影响力的人士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交流意见,探索可行方案。

2019年十如论坛现场
至此,这一论坛已经连续举办六届,每一届都有新火花,每一届都有新收获。在举办这一次次论坛的过程中,溢达在推动传统制造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进方面,取得了一个个的进步。
今年的论坛上,溢达还公布了一个颇引人注目《可持续发展企业行动倡议》。该集体声明由溢达集团与阿里巴巴、中国三峡集团及伊利集团共同牵头,一共联合包括诺华制药等16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于上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可持续发展论坛上签订,以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溢达集团董事长杨敏德呼吁企业领袖积极行动,实践《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她同时宣布︰“溢达充分支持该议程的相关工作,因此决定将‘十如’(即桂林溢达项目)定位成一个可持续发展庭园。十如对话将继续提供一个宝贵平台,我们每年也会藉此机会向大家报告溢达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成绩表。”

杨敏德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国内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提升,对生态和环保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寻求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既是溢达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其自身立足国内,不断适应新的环保法规的客观需要。
国内制造业的优势不可替代,守住国内发展的“初心”
作为一家出口型的企业,近段时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给溢达的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本届十如对话上,溢达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车克焘坦言,迫于加征关税的压力,溢达已陆续将大多数对美出口的业务转移到海外的生产基地,“但这不代表离开中国,在转出的同时,我们还把很多非对美出口的业务转回了国内生产,实际上是一个置换。”

车克焘
为何坚守国内发展的“初心”。车克焘表示,国内制造业的优势不可替代。“目前来说,在纺织制衣行业,中国的工艺、技术以及行业配套的增值服务等产业链优势,还是越南、马来西亚、毛里求斯等难以比拟的。转出去最大的挑战就是员工的培训;而留在国内,虽然付出的工资成本会提高,但同时生产效率也高,而且有条件生产附加值更高的高端产品。”
“拿桂林溢达来说,在这里投资生产绝对不是为了追求低成本和产量,而是以更高的投入,更优美的生产环境,更生态绿色的制造,培育更高端的产品。”车克焘说。

客商在桂林溢达参观产品
与此同时,国内的巨大市场也是未来发展的目标。从出口型企业起家的溢达,过去10年来在发展自主品牌,进军国内市场上斩获颇多。未来在国内还是要进一步将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同时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水平,提高员工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