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市南海区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交通拥堵及道路隐患问题,开展一批微改造、微管理、微整治的“短平快”项目,切实改善城区交通环境。
交通道路“微改造”促通行。南海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推进“一环”高速化改造和地铁建设,道路施工较多,对群众出行造成了一些不便。南海区委广泛收集群众关于交通治理方面的意见建议,梳理出重点路段、医院、学校、商圈等拥堵节点29个,制定“一堵点一方案”,在基本不进行道路改造施工的前提下,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创新通行方式,在早晚高峰道路双向流量差异较大的节点引入全市首例“潮汐车道”,对大量左转车切割主线车流的节点实施“外侧车道左转”,在左转流量较大的节点启用“借道左转”和“左转待转区”,在部分老旧城区实施单向交通微循环。

目前主城区高峰期交通拥堵现象得到明显改善,部分路口整体通行能力提升20%。持续改善通行条件,累计对16.75万平方米路面进行病害处理和沥青化改造,快速修复坑洼、凸起、沉陷等影响行驶的破损,有效提升通行能力。
交通秩序“微管理”解拥堵。提升快速处置能力,甄选91名能吃苦耐劳、服务意识强的基层交警成立铁骑队,早晚高峰在主干路网进行机动巡逻,在快速处理轻微事故,排查疏导交通拥堵,清理滞留车辆,纠正交通违法行为,劝导非机动车按道行驶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有效改善“因祸致堵”现象,铁骑队成立以来,平均接出警时间缩短了7分钟,因事故造成拥堵时长缩短42%。

整治重点区域交通秩序,针对学校周边“接送式”拥堵,在城区学校周边设置学生专用接送车道,分离社会车辆和接送车辆,配合交警、学校、家长共同疏导交通等措施,拥堵时长缩短了23%。改善集贸市场周边交通环境,交警、城管与市场管理方在高峰期共同增派人手指挥秩序,规范车辆停放,整治占道经营,着力化解市场周边行人车辆混杂、乱停车、乱摆摊引起的拥堵问题。
交通隐患“微整治”保安全。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道路安全问题,开展全路段隐患排查,以加装波形护栏,疏通排水渠道,清理被绿化遮挡标志牌,完善交通标线等方式推动精细化养护,切实降低事故率发生率。对群众担忧的货车超载行为开展集中治理,在主干路网建设5个科技治超点,以电子检测系统对过往车辆实行全天候、不停车、不减速精准称重检测,提高治超效率,维护交通安全。开展公交线网隐患排查整治,采取更新单杆式公交站牌、配置公交警示桩、施划公交停靠标识线、加装公交站漏电开关等措施,排查整治隐患站点395个。同步检修人行道、公交沿线的下水井盖和路灯,进一步保障公交线路和行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