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发那几天,家住武汉市区的老人汤爱娣最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李涛和儿媳吴玉玲。
听说有旅店不允许武汉旅客入住,甚至因此发生冲突,汤爱娣心急如焚。孩子们本身就有交流障碍,要是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他们可怎么活?眼看着疫情逐渐升级,老母亲的心越揪越紧。
就在一周前,大年三十儿当晚,李涛、吴玉玲等6人一行来到哈尔滨旅游。此前,他们已在北京、长春等地旅行多日,在出发前并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着防控形势日益严峻,他们不得不取消旅行计划,实行原地隔离。
最开始,发现住客是武汉过来的,李涛等人所预定民宿的房东邢女士心里一惊。“当时正是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一看住客身份证是武汉的,也很紧张,赶紧想打电话通知他们隔离,结果电话没打通,李涛发信息给我,说他们是聋哑人,无法交流,我知道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赶上这种时候,又出门在外,他们太不容易了。”
原本,6人计划在哈尔滨入住3晚,大年初三启程去雪乡,在那之后,房间早已预订出去。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邢女士决定取消后续入住客人的订单,为李涛等人提供住宿直到隔离结束,并按照规定将情况报给了哈尔滨市道里区政府。
邢女士的反馈很快便有了回应。当天,道里区经纬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兆洲便带着社区工作人员,为6人送去了鸡蛋、牛奶、消毒液、口罩等生活必须品。为了给他们解闷,还送去了一批中外名著书籍。
“从腊月二十九那天,我们就开始排查在区域内旅游的武汉游客,得知这里有特殊群体需要关注,办事处立刻按照道里区政府的要求,对6名游客进行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多重关怀。为了让游客和他们的家人放心,我和他们都互加了微信,有任何需要随时沟通,保证及时提供服务。”张兆洲对记者说。
“他们非常守规矩,告诉不能出门,需要隔离之后,就再没有出去过。每天早晚,他们会主动给我报体温,目前6个人身体都处于健康状态。心态也很平稳,还会经常给我直播测量体温、做饭,我就教他们怎么做东北菜,现在我们已经成为好朋友了。”邢女士说。
患难见真情。对于李涛及其家人而言,一次非常时期的旅行,让一座原本陌生的城市变得亲切而温暖,让一群原本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成为挚友。如今,汤爱娣每天都要在微信上和邢女士、张兆洲互动多次,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

汤爱娣与张兆洲的微信聊天截图


张兆洲与武汉游客的微信聊天截图
“这美丽的城市哈尔滨是孩子们一直想去的地方,这次终于去了,还遇见了贵人,在您的带领下及政府的关心使他们安心住下,您们对他们的关照,我太感激了!”汤爱娣对张兆洲这样说。
“我儿媳发信息给我,今天早上告诉我邢阿姨告诉吃面条,这么细小的事您都关照,我真的深表感谢!好人会有好报的!”汤爱娣对房东邢女士这样说。

社区和房东为武汉游客送去饺子等食物
“我现在就有两个心愿,一是疫情赶快过去,让孩子们回到我身边,和家人团聚;二是我要到哈尔滨去登门拜访,感谢这些好心人……”采访中,老人反复强调,希望对所有帮助过她儿子的哈尔滨人表示感谢。

武汉游客的朋友圈
虽相距千里,却心心相惜。隔离已有一周,住在这里的武汉人却并不觉得孤独。危难时刻,热情好客的哈尔滨人将他们视为“自己人”,他们也已入乡随俗,知道初五要吃饺子,初七要吃面条,在房东邢女士的视频教学之下,还学会了炒土豆丝、卷煎饼……我们相信,当战“疫”取得胜利,当一切回归平静,哈尔滨这座城市在他们的回忆中,将不止有美丽,更有满溢的爱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