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武汉的亲人收到我们心意,感受到我们的牵挂,坚强起来战胜困难!”2月13日一大早,临沧市临翔区章驮乡采花坝十三组的村民手提腊肉,向小组长家走去。
在小组长白国强家的院子里,火腿、腊肉、香肠等各种土特产已经满满当当摆成一片,散发着浓浓的香味。路口还不时有群众急匆匆赶来,你一个火腿、我两块腊肉不断往上堆,有的村民在帮忙整理、包装、上车……这些,都是村里老百姓自发送来支援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的物资。
“华中科技大学是党中央为我们派来的扶贫使者,我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如今亲人有难,我们怎能袖手旁观!”采花坝村 84岁的老党员李光和嘴唇微微颤抖,他带来了家里最大的一块腊肉。
热情的村民纷纷提着物资上门,让白国强一时不知所措,急忙打电话向村里汇报。

7年来,华中科技大学的倾情帮扶像淙淙清泉滋润着临沧各族群众的心田,他们的无私善举让临翔区老百姓铭记在心。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临沧市委市政府发出倡议,动员全市力量助力湖北共克时艰。得知华中科技大学抗疫一线生活物资紧缺,临翔区立即组织区人民医院赶制益气固表、祛风散邪的中药配方颗粒1022盒,加快生产火腿木瓜鸡速食2000余盒,并计划通过向农户购买一部分农产品支援“亲家”华中科技大学,一来带动农民农产品销售,二来向结对单位尽一份爱心。然而,听到这一消息后,村寨沸腾了,朴实的老百姓纷纷拿出自家腊肉、花生、大米,不肯收一分钱。
“如果买的话多少钱都不卖,但送给武汉的亲人,送多少我们都愿意!”采花坝村村民白国安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些年来,华中科技大学不远千里来帮助我们脱贫,如今他们有困难,我们理所应当要尽一份心。”
85岁的俸启美、80岁的俸其美和79岁的俸德英3个傣族奶奶也颤巍巍赶来。“这些是我们亲手腌制的香肠腊肉,希望武汉的亲人尝到这口‘家乡味’,知道我们心里牵挂着他们。”

应广大群众请求,各村寨把每家每户送来的物资进行一一登记收储,除了腊肉、香肠、火腿,还有花生、南瓜、东瓜、大米、茶叶、鸡蛋……堆积如山的特产,散发着浓浓的土味,饱含着暖暖的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