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优势学科建设新医科,华东师大成立医学与健康研究院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人民日报记者姜泓冰2020-05-23 18:11浏览量3.7万

点击查看原图

上海市副市长宗明等为华东师大医学与健康研究院揭幕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让高校更多思考如何创新医学教育、应对公共卫生安全新挑战、服务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新需求。5月23日,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华东师范大学,成立医学与健康研究院,聚集优势学科,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为医学院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在研究院成立大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柯杨,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院士,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院士等一批医学领域著名专家,受聘担任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医学界著名专家学者齐集一堂,举办了“公共卫生安全新挑战下的医学教育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点击查看原图

会议现场

会议聚焦“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改革”“公共卫生与健康领域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医学与未来医院”等三方面内容。黄奇帆、柯杨、陈国强在主旨报告环节分别围绕“全球新冠疫情推动中国公共卫生研究与教育的新发展”“我理解的医学教育”“疫情下的思考:医学与健康科学的责任与使命”做了精彩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医学与健康研究院名誉院长管又飞介绍,研究院将坚持“高水平、小而精、国际化”的高建设标准,优先发展高层次人才培养,从高学段向低学段稳步推进医学学科建设。研究院设立基础医学中心、临床医学中心、转化医学中心和公共健康中心,包含若干研究所及附属医院集群。

其中,基础医学中心将以解决临床及公共卫生实际问题为导向,以“高水平、高交叉、高融合”为要求进行系统性建设,一是成立基础医学研究所,完善基础医学及相关一级、二级学科建设;二是加强校级公共平台建设,集聚人才,聚焦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三是以医学为动能打通医工文理深度融合的通道,共建跨学科科研平台。

临床医学中心将紧密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在长三角地区布点若干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适时成立“长三角医学健康教育联盟”;同时推动互联网医院等医疗机构发展新形态,与政府、企业及医疗机构共建“数字医学共享平台”,探索医疗智力、健康数据和设备资源高效配置的新机制。

转化医学中心针对重大疾病和老年及儿童高发疾病的临床防治,打通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快速转化通道,加强医、研、企深度合作。

公共健康中心将以“新医科”为特色,加强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深度融合,在公共健康治理能力建设、国民健康能力促进、公共卫生与医疗政策、健康危机的预防与应对等方面开展理论、决策、机制与评价研究;加强与国际顶尖院校与医疗机构的深度合作,积极参与解决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在公共卫生、医院管理、医学师资教育培训等社会亟需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点击查看原图

合作医院及相关研究中心揭牌

据介绍,华东师范大学此次成立医学与健康研究院,前期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2019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与长宁区政府签约合作共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和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020年3月,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备案批准,成为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的首个医学门类本科专业。

会上,“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揭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代中医药高等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疗养院脑和行为研究评估中心”等系列合作共建中心同时成立。(图片由华东师范大学提供)

责任编辑:姜泓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