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记者在上海举办的安宁疗护日主题活动上获悉,成为全国唯一整体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地区一年来,上海已实现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服务全覆盖,安宁疗护三级服务体系初步构建。过去一年间,上海共有1.16万人次接受相关服务。
2020年10月10日是第十六个“世界安宁疗护日”——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世界安宁缓和医疗联盟(WHPCA)于2004年在全球推行,提高了对患有限制生命疾病的人及其家人的医疗、社会、实践和精神需求的认识和理解,已获得77个国家相关组织的大力支持。
当天上海举办了主题为“我的照顾,我的安慰(My Care, My Comfort)”的安宁疗护日活动,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安宁疗护专委会主办,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承办,除在上海大学的现场活动外,同时进行全程线上直播。
活动回顾了上海安宁疗护全面试点一周年的进展,18名安宁疗护从业人员获安宁疗护感人故事评选的优秀奖项,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志愿者、大学生代表从不同角度讲述经历和感悟,通过舞蹈、歌唱、诗朗诵、学术交流等不同形式进一步宣扬、传播了安宁疗护理念。
1988年,国内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南汇县老年护理医院在上海成立。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启动全国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上海成为全国唯一整体开展试点的地区。一年来,上海积极推进试点,通过开展基线调查、制订服务规范、实施能力培训、完善补偿机制等方面,有力推动了安宁疗护持续、规范、高效发展。
据悉,上海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开展安宁疗护服务,覆盖率100%。其中217家依托家庭病床,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106家开展病房安宁疗护服务;98家同时开展居家与病房安宁疗护服务。居家与病房相结合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得到基本建立。
除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安宁疗护正逐步向二三级医疗机构延伸。上海各区依托区内综合性医院、护理院等,建设辖区内安宁疗护中心,强化安宁疗护服务技术支撑和转介平台建设,畅通安宁疗护双向转诊渠道。部分三级医院则将安宁疗护融入日常诊疗、住院服务中,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初具成效。
目前,上海共有8000名专业人员从事安宁疗护服务,普遍组建了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康复医师、药师、志愿者等不同角色紧密协作的多学科团队。
从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上海全市共提供安宁疗护服务1.16万人次,有效提高临终病人和家属的生活质量。对全市从事安宁疗护服务的274家医疗机构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这些机构安宁疗护病人人均出院医疗费用相当于这些机构人均出院医疗费用的51%;病人及家属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
安宁疗护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重大民生和公共服务,已成为健康上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温度与社会发展水平。上海市卫健委负责人表示,上海将继续不断推进安宁疗护服务,让安宁疗护理念融入到越来越多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中,守护最后一程,维护生命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