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和韩国东西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南方政策合作论坛在中国、韩国两地线上召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隋广军教授、韩国前驻华大使和东西大学东亚研究院院长辛正承、韩国驻广州总领事洪性旭、中国驻釜山总领事郭鹏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国内外近30位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发言,为探索疫情时代的中韩合作与新南方政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言献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隋广军教授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带来深远影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开展了关于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的调研报告,得到广泛认可。他表示,未来也将继续与韩国高校开放合作,为促进两国平稳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隋广军致辞
东西大学东亚研究院院长辛正承在致辞中表示,疫情扩散给东亚的局势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中韩两国是危机与机遇并存,期待两国研究机构加深合作,深入探索东亚现状、政治局势及疫情常态下的未来合作路径。

东西大学东亚研究院院长辛正承致辞
韩国驻广州总领事洪性旭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华南地区连接着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是推进韩国新南方政策的重要区域,中韩两国智库应更加紧密发展交流合作,为韩国新南方政策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间的实质性合作方案提出有益的发言及想法,共建东亚和平繁荣。

韩国驻广州总领事洪性旭致辞
中国驻釜山总领事郭鹏在致辞中提到,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相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秉持开放团结理念,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有助于中韩两国发挥各自企业优势,实现互利多赢。

中国驻釜山总领事郭鹏致辞
本届论坛聚焦后疫情时代的中韩合作与新南方政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围绕后疫情时代的中韩合作和新南方政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两个议题展开。其中议题一由韩国前驻华大使、东西大学东亚研究院院长辛正承主持,讨论聚焦于后疫情时代中韩两国的合作方式和合作空间。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战略决策研究》杂志执行主编陈寒溪教授介绍了中韩政治关系的走向,谈到中韩政治关系总体稳定发展,但仍面临朝鲜半岛问题、中美战略竞争加剧、萨德问题带来的挑战,双方既有共同利益也有矛盾,并指出疫情加深了中韩关系,期待两国关系友好发展。
东西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讲师金圣珉提出了针对后疫情时代的东亚保健医疗合作提案,分析了疫情导致各国与低度发展国家合作项目中断的问题,建议中韩两国政府和社会开展有关协作,为贫困国家提供防疫援助和医疗设备援助、提供保障基础卫生安全的设施援助、培养当地基础卫生人才,研发、共享卫生和防疫相关技术。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肖鹞飞教授就中韩经济合作的发展及前景展开论述,从中韩GDP增速、货物进出口额和国际直接投资三方面入手,指出两国产业优势互补,未来可以将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及雄厚财力和韩国的先进技术结合,在第三方国家合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他也表示新冠疫情加速了世界格局变化,将给两国合作的前景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
议题二由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秘书长李青教授主持,针对新南方政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展开深入探讨。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秘书长孙楚仁教授探讨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新南方政策下的经贸合作,认为中韩两国应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求同存异,在贸易投资规则、经济和文化方面加强协作,大力建设好 RCEP,并在区域合作、金融、产业、数字经济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最大化两国的战略利益。
东亚大学中国学专业教授金善真提出了以数字医疗产业为中心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方案,建议将中国的资本与韩国的医疗技术相结合,共同构建合作平台,夯实RCEP等韩国、中国、东盟间多边合作制度基础,加强数字医疗领域合作。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卫华认为中韩海洋合作有助于正确面对双方的正常竞争,抵制域外势力的破坏,实现两国在东南亚地区相关区域利益最大化。
汉阳大学学术研究教授金详圭从公共外交的角度入手比较分析一带一路与新南方政策,从经济文化、对外交流、媒体、危机外交等方面论述,探讨了两国公共外交政策的资源投入、应对手段和方向性。
本届论坛深刻剖析了后疫情时代的中韩合作与新南方政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围绕中韩关系、东亚保健医疗合作、金融政策、海洋合作和公共外交等多方面展开了学术探讨,积极探寻进一步推动中韩两国合作共赢的政策和机制,以促进区域进一步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