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画笔复活地球“小精灵” 堪比人肉照相机
新华社2021-04-21 16:41浏览量30.2万

重播
70
00:00 / 00:00
Reconnect: 3
Player version:
5.0.9
Video url:
https://rmrbcmsonline.peopleapp.com/upload/video/mp4/202104/16189941981f022e8e55c15cfe.mp4
Video volume:
0.70
Video time:
0.00
Video duration:
NaN
Video resolution:
0.00 x 0.00
[x]
Video Info
Close

“我的工作就是通过画笔将这些‘小精灵’以最佳的观察角度、最准确的形态特征、最接近的颜色呈现给读者。”李健说。

点击查看原图

⬆️李健手绘作品

点击查看原图

4月13日,李健在办公室准备绘图用铅笔。

点击查看原图

4月13日,李健在办公室展示绘图用画笔。

点击查看原图

4月13日,李健在办公室用放大镜观察标本。

今年60岁的李健,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高级实验师,长期从事动植物分类学的科学绘图工作。1978年,他进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四川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承担绘图工作。1990年,他调入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开始动物绘图工作。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4月13日,李健在办公室用显微镜观察标本。

在长期的绘图工作中,李健炼就了“火眼金睛”,动植物身上所有细节都逃不出他的眼睛,被他极细腻地刻画在图纸上。

点击查看原图

4月13日,李健在办公室一边用显微镜观察标本一边绘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4月13日,李健在办公室绘图。

“我的画作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作品,必须将科学严谨放在第一位。”李健说。以画蛙类为例,不同蛙类手指有长有短;指间有的有蹼有的无蹼,有的满蹼有的只有三分之一蹼;手指末端形状有的是尖的,有的是圆的,有的有沟,有的没有,即便有沟,不同的蛙类手指沟的形状也不一样……通过这些特征,能够鉴别不同种类,画的时候必须准确,有时甚至要先在显微镜下仔细研究清楚结构才能画。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4月14日,李健在办公室绘图。

点击查看原图

4月14日,李健在单位查阅资料。

点击查看原图

4月14日,李健(右)在单位请前辈指导。

一张巴掌大的手绘动物形态图,李健需要绘制10天左右,画一条身上满是鳞片的蛇,更是需要半个月以上。

点击查看原图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李健所绘云南臭蛙;右图为云南臭蛙标本照片(4月19日摄)。

点击查看原图

李健在办公室用放大镜展示他手绘作品的细节(4月14日摄)。

2021年5月,李健即将到达退休年龄。43年间,他以极为严谨的科研态度、极其精湛的绘画技艺,绘制了上千幅动植物手绘图,将730多种地球上的“小精灵”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点击查看原图

4月13日,李健在办公室展示近期绘制的作品。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这是李健手绘作品(4月14日摄)。

责任编辑:韩文鋆
评论
struggle
大国工匠
山东省济南市网友2021-04-22 回复
糊糊
太厉害了👍
贵州省毕节市网友2021-04-22 回复
Simon.Y
👍
陕西省西安市网友2021-04-22 回复
打开客户端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