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舞台大幕缓缓拉开,金黄色的稻穗映入眼帘,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正被娓娓道来。“假如那么的一天到来呦,人人有田耕,人人有屋住,人人有饭吃……”4月28日晚,华南农业大学一次又一次响起老校长卢永根写下的诗篇。感动的泪水与热烈的掌声在丁颖礼堂回荡交织。

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东广播电视台出品,广东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和新闻广播频率承办,华南农业大学协办的时代报告剧《布衣院士》首演取得圆满成功。

作为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党史学习教育的组成部分,时代报告剧《布衣院士》以建党百年的风雨历程为大背景,讲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身为共产党员一心向党、一生为国的人生故事。
在首演的舞台上,《布衣院士》围绕卢永根院士一生波澜壮阔的轨迹,真实细腻地演绎出他真挚纯洁的亲情、爱情、师生情与家国情,深深地感动了台下的观众们。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突出展现卢永根院士的重要人生节点,希望通过生动细腻的细节,让观众走近卢永根院士,了解这位伟大的共产党员纯洁的一生,感受信仰的力量。”
“卢院士的人格魅力在剧中的许多细节上都有所体现,赋予了我很大的能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希望通过每一场戏身体力行地践行卢院士的精神,让观众感受到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我饰演的徐雪宾教授多年来与卢永根院士相随相伴,当卢院士提出将自己毕生积蓄捐赠给教育事业时,她无条件地支持。这种在理想与信仰上的默契,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这是我们初次尝试结合戏剧和纪实的手法,将卢永根院士的影像资料、照片等和演员的演绎交织在一起,呈现给观众。”《布衣院士》总导演、编剧陈晓琳介绍,作为一部时代报告剧,《布衣院士》就像是“戏剧版”的报告文学。
《布衣院士》不仅时间跨度长,还打破了常规的叙事结构。对舞台美术、服装造型设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个多小时的演出时间内,角色要完成从十几岁到八十多岁的年龄跨越。这期间一共要进行五次“抢妆”。除了服装、面容、头发等细节的变化,更难的是通过表演展现人物内心的跨越。
一套套具有时代特色的服装,一次次争分夺秒的“抢妆”,演员们真挚动情的表演,成功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让观众仿佛跟随着卢永根院士的脚步,经历了从青葱少年到耄耋老者的风云岁月。

一位观看首演的观众向剧组发来饱含深情的观后感:“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能‘抱怨’自己‘吃太饱’,是因为有非常伟大的人致力研究农业为中国解决了最基本的粮食问题。万分有幸,看到了这么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时代好剧《布衣院士》。剧好、戏好、舞好,歌也好!我全程数度泪流不止。感谢这场精神赞歌,灵魂洗礼,真的太感动了。”
百年峥嵘岁月,百载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历经坎坷而不断奋进,历尽磨难而百炼成钢,背后是千千万万名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9100多万名党员,每一个党员的背后,都有一个追求信仰的故事。
时代报告剧《布衣院士》不仅是一部致敬卢永根院士的传记,也用穿越时代的视角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展现出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不懈追求。该剧以创新的艺术形式为全社会宣传和学习“时代楷模”提供了鲜活的“教科书”,激励人们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