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成都学生坠亡事件:追问真相,不能让情绪代替理性
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党报评论君2021-05-13 09:13浏览量221.2万

视频监控连续完整,发现后第一时间拨打120,遗体至今仍在殡仪馆保存……这几天,四川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随着更多细节的披露,真相得以还原,事实得以澄清,由此产生的舆论风波也应就此消弭。一个年轻生命的猝然离去令人悲痛,追问事情真相、了解来龙去脉,这是家长的权利、公众的关切。只是,一场本该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的案件调查,却被大量网络谣言和各种未经证实的匿名信息,裹挟了网络舆论,让情绪化的表达代替了理性客观的讨论。这让人不得不反思,为何事件会发展到这一步?

重播
70
00:00 / 00:00
Reconnect: 2
Player version:
5.0.9
Video url:
https://rmrbcmsonline.peopleapp.com/upload/video/mp4/202105/16208680851bb464898e82bc9c.mp4
Video volume:
0.70
Video time:
0.00
Video duration:
NaN
Video resolution:
0.00 x 0.00
[x]
Video Info
Close

监控记录还原成都49中学生小林坠亡前活动轨迹@川观新闻

即便技术手段再发达,对于一个突发事件,查清事实也有一个过程。关注之时,需要给真相一点水落石出的时间,也要保持客观冷静理性。为了获取关注度不惜剑走偏锋,枉顾事实真相造谣生事、煽风点火,对网络信息不加甄别偏听偏信,不仅不利于推动事件解决,反而会给查清真相增加许多干扰因素。每个人都是网络环境的“责任人”,应承担起击破谣言、倡导理性、维护清朗网络空间的责任。

击碎谣言最好的武器,是公开透明;化解舆论质疑,靠事实说话。置身互联网舆论场域,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公开回应舆论关注、及时披露更多事实,就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尽可能挤压谣言滋生的空间。

现在事件真相大白,走出情绪化、回归理性思考,关键要追问一个花季少年为何走到这一步?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发关注,一些青少年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业,甚至产生极端行为。呵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离不开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科学引导、及时干预。惟其如此,才能让类似悲剧不再发生。

责任编辑:景灏
评论
T
后真相时代,比起感性我们更需要理性
人民日报客户端网友2021-05-15 回复
中国人民
大部分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心里健康
山西省大同市网友2021-05-15 回复
林零
现在的学生真的不容易
人民日报客户端网友2021-05-14 回复
打开客户端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