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城市软实力?2021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支招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曹玲娟2021-05-13 23:02

“城市外在形象的展现,不仅在于它的功能完善,更重要的是城市所蕴含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形象。唯有文化的滋养,一个城市才会元气内充,容光焕发。”《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2021)》主编、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徐锦江说,这正是城市软实力的言下之意。

5月13日,《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2021)》在沪正式发布。作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的品牌产品,《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编,已经连续出版逾二十载,被列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

本年度《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聚焦上海文学、文化、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电影产业、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系统梳理当前上海文化建设现状,预测、展望上海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并指出未来上海加快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进一步提升上海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路径和具体举措。一系列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亮点,成为把握上海文化建设的新颖视角和重要成果。

具体来看,《上海文化发展报告(2021)》以“‘十四五’时期的上海文化发展”为主题,辨析上海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优势和挑战,研判“十四五”时期上海文化建设的方位和方向,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发展路径。如其中“重点关注”单元,聚焦上海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特别关注红色文化遗产的协同发展、上海城市更新中文化场景特质与创意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等关键问题。

《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21)》立足于上海观察中国城市文学发展,在中国城市文学发展视野下考察上海文学,兼顾国内文坛重要现象、重要问题。如面对网络文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该书重思网络技术、平台变革与文学世界的关系,努力推进网络文学批评建设。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1)》重点关注上海文化产业在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背景下,面对百年未有的全球大变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标准服务的发展趋势和有效举措。

“要在2035年实现全球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上海的6400多平方公里面积有限。”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提出建议,发展文化生产力不应该停留在做“源头”还是做“码头”的争论上,必须具有国际化大城市群向网络结构发展的前瞻视野。“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城市,上海要高度关注与长三角接壤的机会成长地区,把上海离开市中心较远的边缘地带和跨边界的融合地区,发展成为新的文化产业网络节点。”

《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21)》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共生发展”为主题,聚焦近两年公共文化领域的生态环境,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呈现上海探索与实践,为上海公共文化“十四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21)》聚焦2020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和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样态,从产业热点、上海电影产业的新发展、海外电影产业经验启示等方面展开研究。

《上海文化交流发展报告(2021)》就后疫情时代的文化交流模式、内容及传播形式、可持续性合作、国家形象塑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与思考,聚焦新全球化下的国家秩序与国际合作、对外文化交流的可持续性与转变、国家形象与文化传播、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实践等。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1)》则回顾了2020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提出要重视非遗的创造新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视非遗在建构新发展格局中的价值以及非遗在建构文化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功能,逐步恢复群众性民俗活动等建议。

责任编辑:曹玲娟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