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西南联大共有党员83人,约占全省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当时,联大党组织是云南党员人数最多、最集中,力量最强的地下党组织。联大成为云南地下党的主要阵地”。在西南联大原教室内,云南师范大学退休教授、云南省近代史研究专家吴宝璋正上着一堂微党课,带领师生们走近战斗在西南联大的共产党人,了解他们在开展抗日爱国民主运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作为西南联大在昆唯一遗脉,云南师范大学传承弘扬西南联大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打造了“4+2”党史学习教育新模式,即党史知识常态学、专题辅导深入学、主题活动生动学、红色事迹实地学,我为师生办实事、立足岗位做贡献,将“心系民族命运、鼎立治学研究、坚持为国育才”的红色基因深深熔铸在云师人的精神血脉。
如今,经过改造、焕然一新的西南联大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博物馆建筑整体以西南联大原图书馆外观复原,3400平方米新增馆舍建筑,2300平方米展厅面积,VR情景互动,外加14个西南联大历史遗存……西南联大博物馆已成为云南“网红打卡地”,每年接待来访参观的国内外游客达90余万人次。《刚毅坚卓——西南联大历史展》是西南联大博物馆的核心展览,入选了国家文物局2020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的20项展览。展览以西南联大历史为主题,共计展出西南联大相关各类实物、档案800多件,历史图片1000余张。
“她既是闻一多笔下的女英雄,又是国民党特务机关最想清除的障碍;她表面上是西南联大一位进步女学生,实际上是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地下党员。她就是潘琰,是在一二·一运动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女烈士,牺牲时年仅30岁。”今年以来,学校推出了由学生讲述的党史故事系列微视频,目前已接力讲述了西南联大《结茅立舍、弦歌不辍》、女烈士潘琰《革命青年洒热血》、联大校友“两弹元勋”邓稼先《许身国威壮山河》等故事。
围绕如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云南师范大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了有效探索。
构建分层分类学习培训模式。通过党建引领,采取中心组领学、集体研学、个人自学、实地访学、课堂教学、线上活学等学习载体和方式,教育引导干部师生在学深细研中感悟思想伟力、在奋发有为中坚定理想信念。校党委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任务细化清单》,将12项工作任务细化为53条具体内容,明确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和时限要求。先后组织师生党员代表在西南联大博物馆开展“祭英烈 学党史 跟党走”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到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朱德旧居纪念馆、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等地开展学习体验活动。
建立七级联动宣讲体系,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学院、进支部、进班级、进学生社团,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思政“大课堂”。组建13名教师、24名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师生宣讲团,先后到学校、社区、街道开展35场宣讲;邀请西南联大校友嫡孙吴雁江老师讲述外公周荫阿的家风家训故事;邀请云南籍第一位共产党员王复生烈士之女王智中老人讲述其亲属“王氏三杰”的感人故事;承办了以党史以及西南联大爱国历史为主题的云南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教学展示活动。
聚力红色文化品牌效应,形成了以“西南联大讲坛”为代表的学术类文化品牌;以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精品重点扶持项目《西南联大组歌——天降大任》、话剧《到昆明去——我的青春在西南联大》、话剧《羽之歌》等为代表的艺术类文化品牌;以及红烛广场、西南联大仿制门、西南联大三校校训柱等为代表的景观类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