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桥学院2021届优秀毕业设计作品联展正在该校进行。展览全方位展出了上海建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珠宝学院、国际设计学院等3个艺术设计类学院各专业方向,180余组、450件套中外毕业生优秀毕业作品。展期为6月1日至6月16日。
本次展出的作品涉及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环境艺术、数字媒体、珠宝首饰设计、服装设计、数码设计、品牌设计等多个专业,主题涵盖传统文化、社会热点、企业实题,形态各异,理念不同。这些优秀毕业作品展示了学生以独特的创新视角和工艺技巧,用艺术的方式阐释了青年人对世界的观察、对艺术的探索、对社会的思考。

珠宝学院肖俊峰同学的毕业作品《石逢春》,因为将传统砚刻的“雅”与现代首饰设计的“新”相结合,获得了今年上海新锐首饰设计大赛古法公益奖。在设计作品时,他以父亲的端砚雕刻手艺为表现内容,用现代设计手法与材质重现父亲的传统端砚雕刻作品。这种对照,是父亲的艺术理解与儿子的设计理念的对照,也是作者以现代手法刻画传统工艺作品,对当代叙事性首饰的理解与感悟。

珠宝学院王晨浩同学的《水墨丹青情》将传统绘画用立体方式呈现。作品选取绘画中的形象元素制成具有立体感的部件,与原画构成了二维与三维的呼应。王晨浩反反复复尝试了很多次才确定了最合适的效果。为了让金属部件与绘图宣纸相辅相成,展现风格特点,他通过草图反复比对后才最终确定“镀黑的银比较适合中国传统风”。

国际设计学院的郑雨薇同学喜爱摄影,也是自媒体工作者,多次进入西藏无人区拍摄创作。毕业作品《原野追逐》就是她对西藏山南无人区的多次拍摄记录,为的是“向没有办法去那里的人展示大自然无人之境的美丽”。在海拔5000米之上,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一半,夜晚温度低至-40℃的普姆雍错,她和徒步经验丰富的伙伴穿戴专业保暖装备进行100秒的长曝光画面拍摄时,被冻到四肢发紫,只能靠相互拍打彼此肢体保持体温。听到伙伴“人生不设限,只要你敢挑战”的鼓舞,她就又有了前行的动力,“为了不遗憾,为了不辜负,去热爱去经历去感受,感谢遇见的一切。”

非常前沿的数字人类技术,是国际设计学院张笑文创作《数字人面》应用的技术。摄像头与虚幻引擎连接后,可以实时捕捉参与者面部表情,并在创作出的超逼真的数字人类上,对表演者的面部进行交互式追踪。这项技术在未来有着极为广泛的游戏、电影、社交VR、时尚、零售等用途。
据介绍,上海建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展出的优秀毕业作品,在近日举办的第六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创新文化作品展示活动大赛中拿到了视传类、环境设计类中的13个奖项。
欧阳国泽同学的“虚拟网络”视觉演绎招贴设计就是其中视传类别的一等奖。其中一幅作品是当红主播李佳琪旁写着“李姓消费”的海报设计,表达着人们在网络直播购物中陷入不理性消费的社会现象。欧阳国泽希望通过视觉设计,提醒人们更理性地使用和看待网络。

吴佳怡、钱子依的Cetacea·临港文创商业空间设计作品,灵感源于学校所处的飞速发展的临港新片区。他们发现,临港地区目前还缺乏一些能够体现城市的形象的代表性建筑,于是决定为临港设计一个涵盖文化交流、艺术交融的文创商业空间。
上海建桥学院是一所应用技术大学,多年来致力于培养应用型的艺术设计类专门人才。从2015年搬迁临港以来,学校在教学中注重与临港地区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在立足临港建设临港中走出一条产教城融合的发展之路。“‘平躺’‘佛系’不该是青年人的定位和坐标。处在伟大的时代,党和国家需要广大青年发挥生力军作用,广大青年要抓住时代机遇实现自身价值,完成历史使命。我们希望通过展览作品中展现的青年永不枯竭的创新创造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上海建桥学院校长朱瑞庭表示。(本文图片均由上海建桥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