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抗疫我们义不容辞”
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2021-06-10 00:33

晚上8点,夜幕降临,在广州荔湾区鹤园小区内,两个年轻的志愿者邓振杰和李益锦刚刚结束一天的志愿服务,与同行队员原地休整等待撤离。这里,是广州近期爆发的新冠疫情高风险地区,已严格实行封闭管理。两个年轻人与同行队员参与了鹤园小区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在一级防护装备下,超过8小时工作时间、1万份检测量,已使他们筋疲力尽。

6月5-6日,在升级了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后,荔湾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对封闭和封控管理区内9条街道辖区的全体居民进行全员核酸检测,邓振杰和李益锦所在的党员突击队便是前来支援此次行动的众多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这支队伍来自市属国企广州轻工集团,是市国资体系组建的55支党员突击队中的一支,本月以来,他们一直在疫情高风险地区连续作战,参与多项防疫工作任务。

原定撤离时间已过却迟迟未等到接应车辆,他们看向门口,原来一批刚刚筛查出的密切接触人群正等待前往酒店隔离,需优先撤离。突击队员们心里清楚,这些拖着大包小包、老老小小举家迁走隔离的人群,很可能是自己昨天参与的三人小组逐户核酸检测工作的成果,一种夹杂着一丝成就感又伴随着凝重的表情浮现在每个人脸上。“心情比较复杂。”邓振杰谈起这情景时说。“这让我们觉得工作还远未结束,我们时刻做好了继续再战的准备。”李益锦说。

闻令而动

5月31日,广州轻工集团召集组建党员先锋队支援抗疫一线的消息传遍下属各企业,接到消息,任职广州轻工集团纺织公司的邓振杰热血涌上心头,马上向自己所在党组织书记请愿,顺利成为广州轻工集团党员先锋队中的一员,并时刻关注工作群动态,等待工作任务。6月1日早上7点,广州轻工集团党委办公室发出向中风险地区白鹤洞街派遣第一批党员突击队报名的消息,守候已久的邓振杰第一个报了名。同一时间,任职广州轻工集团鹰金钱公司的李益锦在上班路上也看到了突击队报名的信息,几乎同时,两个同样97年出生,同样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做出了共同的选择,冲向一线,承担起一个国企党员员工的责任!巧的是,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所在单位的年轻党务工作者!

点击查看原图

邓振杰

点击查看原图

李益锦

对于两人的请愿,他们所在组织的领导并不感到意外,能吃苦、不计较、积极阳光是他们口中形容两人共同的词汇。“小邓做任何事情都积极投入,脚踏实地做好党务工作,每次志愿者活动都冲锋在前,上进心强,思想上充满正能量。” 邓振杰所在党组织书记杨梅提到他时如是说。“小李经常加班,努力把工作做在前面,总有一股冲劲,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报名集团党员先锋队的时候,很担心离开后会增加我们工作量,就利用在酒店隔离休息的时间主动来分担我们的工作。” 李益锦所在的鹰金钱公司党办主任瞿志丽说。

前线出发

收拾好行装,交接好工作,两人立即前往集团总部大楼集结,在这里,来自集团总部及其他各企业的另外9名同事也如期而至。12时整,广州轻工集团支援抗疫一线第一批“党员突击队”11人集结完毕!他们的名字分别是肖翼辉、陈剑雄、邓振杰、方麦旺、胡林刚、胡新维、黄伟三、李益锦、吴剑丰、吴庆强、杨峰。广州轻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郴湘代表集团党委为 “逆行”勇士授旗壮行。“要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与社区的医务工作者、工作人员并肩作战,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攻击战!”“要加强自身安全防护,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举措,圆满完成肩负的光荣使命,平安健康归来!” 曾郴湘书记话毕,将写着“广州轻工集团党员突击队”字样的队旗授予此次突击队队长肖翼辉,一行人迅速出发,邓振杰、李益锦两个突击队里最年轻的队员,跟随队伍坐上开往疫情最为严重的荔湾区白鹤洞街的汽车,奔赴抗疫一线……

第一天的工作任务没有他们想象的复杂,因防护装备暂时没有达到标准,他们被分配到物资配送工作,为封闭居家的居民运送所需物资。但是,疫情管控地区的景象足以令每个突击队员们不自觉绷紧神经,空旷的马路,来往运送医护人员、志愿者或物资的车辆,被隔离在家的居民焦虑的眼神,医护、警察、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一切表明这是无声的战场。“在那里,每个人的神情、动作都非常谨慎。”邓振杰说。在他负责服务的楼宇里,一些居民因焦急等待物资,不顾他与物管人员防止聚集的劝阻,坚持站在电梯间等待,语气也逐渐充满了“火药味”。邓振杰依旧好声好气劝阻,居民才终于上楼回家。“我理解他们,他们很无奈,也很无助。”

点击查看原图

完成第一日任务,突击队在风险地区万家灯火前合影

“我们要回到一线!”

6月2日,荔湾区白鹤洞街、中南街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高风险地区。尚在隔离休整的突击队员们得知这一消息内心充满焦急,邓振杰在自白书中写到“在隔离休息中,看到新闻说形势又升级了,封闭区需要大量的支援。那些被限制居家的居民们需要我们帮助!”突击队员们一致决定,向上级请愿!立即回到一线!

新的任务很快传来,立即奔赴高风险地区鹤园小区,参加三人小组为居民上门检验核酸。当全身做好一级防护,被包得严严实实,呼吸都变得有些困难的时候,邓振杰与李益锦也切身感受到了防疫一线的紧迫。“这几栋楼都出现过确诊病例或密接人员,环境是危险的,我们上门检测,走家串户,要非常小心,不能通过我们造成病毒交叉感染。”李益锦回忆说。他们行走时小心翼翼尽量抬高脚,避免地面摩擦,防止鞋套磨破露出鞋底,病毒会通过鞋底传播;他们会在每一户敲门时,不厌其烦地叮嘱他们戴好口罩再开门,防止自己给居民带来污染。每在一户完成登记和检测,他们都要完成一次全身消杀,这样充满仪式感的工作不断重复,每一环节都不能有丝毫懈怠。广州的夏天酷暑难耐,身着全套防护装备、包裹密不透风的三人小组们在高达7层或9层、没有电梯、楼道狭窄的老房子里一户一户、一层一层逐一采集核酸样本,热、渴、呼吸困难、同行人员因过于劳累突然倒下,感官的刺激和心理的挑战不断袭来,“这真的有点考验人。”李益锦回忆起当时的感受时小声说。

点击查看原图

“这辈子最有意义的事”

随着高风险地区疫情管控升级,广州轻工集团党员突击队连续三天在鹤园小区协助开展核酸采集。6月5日,荔湾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对封闭和封控管理区内9条街道辖区的全体居民进行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突击队早上8:30出发到达现场,参与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检测目标1万个。登记身份信息、试瓶贴码,邓振杰与李益锦相互配合,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从下午从4点半到晚上8点,在蒸笼般的防护服里,认真重复着一个动作。为了保证检测效率,两位年轻人承担了专项任务,为无法手机扫码登记的人群做登记工作。一天下来,他们接待的大多是老幼孤寡或是聋哑老人,能够提供给他们的只有一张身份证,需要他们逐一指引流程,手工录入信息,仔细核对数字,确保每一个居民的身份信息准确,有时还要安抚因沟通不顺而焦急的阿公阿婆。“脱下防护服那一刻整个人都是轻松的。”李益锦说。

责任编辑:李刚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