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脑与类脑智能研究领域多个重大成果发布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姜泓冰 李斯嘉 赵怡宁2021-07-12 14:00浏览量3.3万

7月10日,围绕“AI 前沿探索:从类脑智能到脑智融合”主题,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类脑主题论坛举办,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脑与类脑智能基础转化应用研究”多个重大阶段性成果在会上发布。

“脑与类脑智能基础转化应用研究”项目,以国家和上海市脑与类脑智能领域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上海脑与类脑智能科技创新自主研发能力为目标,以上海已有资源禀赋和研发优势为主攻方向,聚焦建设上海脑与类脑智能领域“一二三工程”(即一个基础设施,两个核心能力,三个关键支撑),在类脑人工智能算法、重大脑疾病智能诊疗、类脑智能芯片、类脑智能与工程实现等未来智能科技领域产生重大原始突破,加快类脑智能技术在推动产业升级、改善社会民生、促进智能城市发展方面的新应用,支撑上海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智能科技高地和创新发展引擎。

点击查看原图

项目负责人、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院士致辞。姜泓冰摄

目前,该项目已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以及产业化推广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平台建设方面,以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的获批、亚洲规模最大的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的运行、全球最大规模的多维度脑科学数据库和标本库的打造、国际一流多尺度精密成像平台的投用为标志,一个国际一流的脑与类脑前沿研究平台业已形成。

基础研究方面,项目在脑智能理论、类脑智能算法、脑疾病寻根等方面已取得一系列世界领先的成果,包括研发了世界领先的类脑智能原创算法,实现了200亿脉冲神经网络全脑计算模拟,发现了亨廷顿病致病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发展了一系列脑科学实验新范式、人工智能理论新算法。

技术突破及产业应用方面,项目与中国一汽、国家电网、上汽集团、上海申通以及百余家医疗机构在自动驾驶、智能电网、智慧物流、轨道交通、智慧诊疗等领域开展实质性产学研合作,申请专利近百项,推动了脑智能理论与算法在重大领域的示范应用。

项目建设期内,多位国际顶尖科学人才、近百位全球青年人才加盟,在5个研究方向上均形成由世界一流科学家领衔、国内外优秀中青年骨干加入的人才高峰和高原,初步构建了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交叉学科人才良好生态。研究团队还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悉尼大学等国际一流院校深化脑与类脑前沿合作,一张全球脑与类脑国际合作网络正在铺开。

点击查看原图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介绍项目阶段性成果。姜泓冰摄

项目负责人、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许宁生,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裘文进,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王晔,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等出席会议。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仿生视觉系统实验室主任张晓林,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副院长薛向阳等介绍了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据悉,上海市“脑与类脑智能基础转化应用研究”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于2018年7月由上海市政府批复立项,由复旦大学和张江实验室牵头,中科院微系统所、华山医院共同承担,目前有100多家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以及医院等合作单位参与,集聚了包括计算科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近1200名科学家及研发团队。

责任编辑:姜泓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