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苏州学生表现亮眼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姜泓冰2021-09-09 10:22浏览量3.1万

历时3年研究,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研究成果发布会9月8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在该次测评中,与9个国家的10个城市比较,作为中国惟一代表的苏州学生表现亮眼,5个维度15种能力的分值均名列前茅,其中,“共情”“合作”排名第一,“责任感”“毅力”“包容度”等也很突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性别平等的教育理念得到充分体现,苏州学生的性别差异在10个城市中最小。

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项目,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全球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项目的一部分。这项大规模国际测评项目,旨在了解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哪些因素影响了这些能力的发展,并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教育政策和实践提升这些能力。作为中国青少年学生的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在苏州10个区县151所中小学校调查了10岁和15岁组的7550名学生,其中10岁组学生3800人,15岁组学生3750人,测评的有效参与率超过96%。同时开展了家长、教师和校长问卷调查,共获得2.6万多个样本。

点击查看原图

社会与情感能力的五大维度和15项子能力

据介绍,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借鉴“大五”人格模型,建构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测评框架。如上图所示,此框架主要分为五大维度:任务能力(尽责性);情绪调节(情绪稳定性);协作能力(宜人性);开放能力(开放性);交往能力(外向性)。每个维度又确立了3项子能力,任务能力包括自控力、责任感和毅力;情绪调节能力包括抗压力、乐观和情绪控制力;协作能力包括共情、合作与信任;开放能力包括好奇心、创造性和包容度;交往能力包括活力、果敢和乐群。

课题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振国认为,社会与情感能力是一个人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基础。儿童和青少年学生只有在认知能力、社会与情感能力两方面获得平衡发展,才能灵活应对新时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项挑战。在当前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政策背景下,基于对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科学测评,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发展素质教育战略。

根据OECD全球报告,全球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呈现3类共同特点:

首先,社会与情感能力对教育、健康与生活质量(幸福感、生活满意度、考试焦虑)均产生影响:

从学业成绩来看,对10岁和15岁的孩子来说,好奇心和毅力是与学业成绩密切相关的社会与情感能力。10岁组学生学业成绩与毅力、责任感、好奇心和创造力呈正相关。此外,阅读和艺术成绩还与共情、合作和果断呈正相关;

从生活满意度来看,10岁组学生的生活满意度高于15岁组学生,从童年到青春期,生活满意度会下降,乐观是迄今为止与生活满意度最为密切的能力,其次是活力和信任;

从心理幸福感来看,10岁组学生心理幸福感高于15岁组,从童年到青春期,学生的当前心理幸福感会下降,乐观是与学生当前心理幸福感最为密切的能力,其次是活力和信任;

从考试焦虑来看,从童年到青春期,学生考试焦虑会上升,尤其是女孩。这些结果在各个城市是一致的,乐观和抗压力与考试焦虑负相关。这个结果在各城市都是一致的。

其次,社会与情感能力存在类型差异:

性别差异。平均而言,男孩的情绪调节能力更强,更善于社交,更有活力,而女孩则更负责任,更有同理心,更愿意合作。

年龄差异。10岁孩子,无论性别和社会经济背景如何,其社会与情感能力平均高于15岁的孩子。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有些能力会下降,女生能力下降幅度要大于男生。

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平均而言,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城市中,社会经济地位优越的学生比社会经济地位差的同龄人具有更高的社会与情感能力。

第三,影响社会与情感能力的重要因素有:

学校归属感、师生关系与社会与情感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学校归属感与更高的合作、乐观和乐群能力密切相关;校园欺凌与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呈负相关。受欺凌程度较高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较低。学生受欺负的程度与较低的乐群和情绪管理密切相关。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对中国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数据研究发现,与9个国家的10个城市相比,苏州学生5个维度15种能力的分值在测评中名列前茅,“共情”“合作”排名第一,“责任感”“毅力”“包容度”等也非常突出。

在多项社会与情感能力中,苏州学生的性别差异最小,表明性别平等的教育理念在苏州得到充分体现。

对苏州学生测评数据的研究发现,参与运动类、艺术类课外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提高抗压力,能够减缓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富有活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提高信任感,能够提升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共情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点击查看原图

研究成果发布会现场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团队进一步提出了推动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10项主张,包括:把提高社会与情感能力作为“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基础性工程、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把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列入中小学课程内容,把提高社会责任感和责任能力作为提高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核心,营造有利于提高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家庭氛围,大力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努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努力消除校园欺凌,把社会与情感能力纳入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基本标准等。

(图片由华东师范大学提供)

责任编辑:姜泓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