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抗疫大思政课”,武汉大学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北频道赵金利2021-11-04 09:16浏览量3.4万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学习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再次强调“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同时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湖北、武汉是伟大抗疫精神的集中诠释之地,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于学习传承党的伟大精神和“大思政课”建设的要求,武汉大学在湖北省教育厅支持下面向全省本科院校大学生开设了《伟大抗疫精神》课程。

"这一课程是湖北省‘素质教育选修课程’课程体系的首门课程,是‘抗疫大思政课’的课程化,是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新举措,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新载体。”本课程负责人——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壮海教授介绍,《伟大抗疫精神》课程主要讲述面对突如其来且异常汹涌的新冠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上下同心、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历经血火淬炼铸就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目前,该课程教学团队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10位教师组成,共设10讲。

为了发挥抗疫这门大思政课的最大社会效益,以信息化推动大众化。在教学方式上,该课程的老师们坚持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优势互朴。“具体而言,我们采取了线上教学为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及线下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例如,通过录制慕课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广泛分享。”沈壮海教授提到,该课程第一堂课采取“线下授课+同步直播”的形式进行,共有68所高校的2.5万余名大学生在线学习,现场点赞达5.9万人次。截止目前,在2021年春季学期的运行中,湖北全省共计67 所高校(其中含一所高职院校)的88748人次学生修读了该课程,页面浏览量达到69650686次,课程互动次数达到298424次。今年秋季学期,截至目前已有57所高校选择开设本课程,合计选课人数42333人。

在具体教师团队上,该课程在建设中首先考虑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队伍中选拔主讲人,组成精干教学团队,保证课程探索开设的过程中不偏向,保证课程的“思政课”属性。同时,针对西方一些政府将病毒溯源政治化,以及西方一些政府在抗疫中所显露出来的新问题做相关的剖析。为了进一步增强课程内容的准确性、时效性,课程组在本学期进行了课程视频的第二次录制,用最新的实例、最新的数据、最新的成绩来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与党同向同行的定力和勇气。

为了推进课程教学内容的学理性,教学团队参与组织了武汉大学、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抗疫精神相关的多项学术活动。例如,5月29日配合教育部社科司召开了高校社科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伟大抗疫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主题的武汉大学专场座谈会;6月19日配合中宣部理论局、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举办了“伟大抗疫精神与大思政课理论研讨暨学习交流会”;7月24日配合湖北省委宣传部召开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在学术交流中“抗疫大思政课”建设的学理方向更为明确,伟大抗疫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在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所具有的理论意义更为明确,进一步推进了课程内容设计、教材撰写的学理性。

“为了有效发挥抗疫‘大思政课’对于大学生进行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的功能,我们组建了‘伟大抗疫精神’课程组。”沈壮海教授介绍,他们还组建了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主导的,线上课程制作公司(超星公司)与学生助教参与的教学管理团队。推动建立了“省级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服务QQ群,实现了与省内各教学单位的实时沟通。推动制定了《<伟大抗疫精神>在线学习指南(学生适用)》、《<伟大抗疫精神>教学管理指南(助教适用)》、《<伟大抗疫精神>教学管理指南(教学管理适用)》、《<伟大抗疫精神>线上考试发布及成绩导出》等教学管理制度,促进了教学管理的有序化和规范化。“同时,该课程申请得到了武汉大学本科生院的线上课程建设项目资助,在经费上给予了保障。这些举措,保障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可持续性。”沈壮海教授说。

责任编辑:吴君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