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五峰王家坪村:春回大地山乡忙
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北频道罗媛2022-03-09 10:01浏览量6.7万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湖北省委党校驻五峰县渔洋关镇王家坪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迎着明媚的晨光走在山间公路上,晴空如洗,茶山青绿。一年之计在于春,村里的人们一大早就起床忙碌。

“还有差不多半个月就能采头一批了,今年开春气温低些,开园要比往年晚。”在茶山间,茶农胡娥正忙着给茶树施肥。

点击查看原图
茶农给春茶追肥 罗媛摄

“采茶家里人手够吗?”工作队队长赵伟兵问。

“家里就是我和他爹,后面的茶还好,明前茶有些摘不过来。”“我们已经和旁边的宜昌市驻鞍山村工作队初步联系,鞍山村茶叶种的少,劳动力多,他们答应帮忙宣传,组织协调采茶队过来,您们有需要可以给我们先登个记哈。我们到时候也会来给大家帮忙采茶的!”赵伟兵仔细叮嘱。“那太好了!”胡娥笑开了花。

王家坪村有茶园3118亩,户均4.3亩,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茶树,茶叶产业可以说是王家坪的支柱产业。工作队到王家坪村蒲家专业合作社茶厂时,茶厂负责人杨群锋正带着工人为迎接茶园开园紧锣密鼓做着准备。

看到工人正在吃力地搬运设备,队员们赶紧上去帮忙,四个汉子费了老大劲才把一台很沉的杀青机搬下车又挪到叉车上。杨群锋介绍,“去年工作队邀请了省农科院果茶所陈勋研究员来我们茶厂和茶园调研,为我们茶叶加工中遇到的问题把脉开方。我们才下决心投资三十多万购买了新的杀青机、热风炉、动态烘干机和风选机。”她还激动地说,“新机器上马,可以确保全村鲜叶应收尽收。这一带海拔高气温低,虽然开园晚,但是病虫害少,不打农药;茶长得慢,叶片厚实,品质很好。春茶上市有不少老客户专程从外地赶来大量采购,又有省委党校的消费帮扶,今年虽然产能扩大了,但是我们对销路还是充满信心的。”

王家坪村红花玉兰基地里,管理员王仁勇正带着村民们把地里的红花玉兰树苗挖起包好准备装车发往云南,树林里一派繁忙景象。“春季是苗木销售旺季,红花玉兰很受市场欢迎,基地几乎每天都有订单发往全国各地。”王仁勇介绍,王家坪村红花玉兰基地由五峰博翎种业有限公司创建经营,占地约350亩,通过流转村民土地、提供务工岗位、指导农户自营繁育苗木等多种形式,帮助村民163户256人(建档立卡脱贫户75户)实现就近就业。

点击查看原图
王家坪村红花玉兰基地 刘俊摄

经过几年的培育,红花玉兰产业在王家坪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如何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驻村工作队利用党校资源优势,协调多批经济与管理方面专家教授来村调研、座谈、授课,组织村干部到先进村学习考察产业发展经验。通过反复思考调研,王家坪村两委今年计划与五峰博翎种业有限公司在王家坪村共同建设30亩淫羊藿育苗基地,村集体入股分红,预计每年村集体收入可以增加10万元以上。

傍晚时分,坐落在王家坪村5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峰民间吹打乐省级代表传承人钟立家中锣鼓喧天,非常热闹。钟立和市级代表传承人笱光华带着他们的徒弟正在进行排练,这样的学习排练一周要开展3次。土家族人能歌善舞,钟立14岁跟着父亲学民间吹打乐,已经52个年头。他带了11个徒弟,最小的只有10岁,还在读小学。

赵明月是钟立一年前收的徒弟,她白天做工,晚上来学两三个小时,她说:“这个吹打乐蛮难的,好几次都想放弃,但是大家一起唱唱跳跳很有意思,我也想把咱们土家族的独特文化传承下来,所以还是坚持下来了,现在已经可以和钟老师参加一些演出了。”

演出主要是参加村里及周边的红白喜事,县里镇上有些重大文化活动也会邀请他们去表演。土家人敬畏生命,认为生死嫁娶这些大事,应当有种惊天动地的音乐形式来表达和纪念。五峰民间吹打乐雄浑与悠扬相辉映,时而如排山倒海,时而如行云流水,有很强的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正展现了土家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豁达的生死观。

钟立介绍,“我们的民间吹打乐音乐形式比较复杂,光我们用的工尺谱就有满堂红、小桃红等三百多个曲牌,都是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一代代传下来的。我们年纪大了,再往后吹不动了,这些年轻的学生们跟着学下去,我们优秀的土家族文化就得到了传承。”

点击查看原图
王家坪村民间吹打乐队进行排练 刘俊摄

“王家坪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驻村帮扶以来,特别注重发挥党校优势,深入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打造王家坪特色文化品牌。”工作队队长赵伟兵说。

“我们工作队去年从汉川转战到五峰,半年多的时间深深地感受到了王家坪村村民的淳朴、勤劳、乐观和好客,我们走访村民,不管是到哪家,主人都是热情地搬出板凳,端上自家产的绿茶,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下来。最难忘的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们走访一位79岁的独居老人杨太金,老人的老伴和小儿子相继去世,另外两个儿子都是建档立卡脱贫户,在镇上打零工。他一个人生活,但身板硬朗、性格爽朗,非常健谈,谈到高兴处,还拿起心爱的吉他和我们一起唱起了映山红。现在村里给他的大儿子安排了护林员的公益岗位,也方便照顾他了。”省委党校驻村工作队员刘俊很有感触地说。

夜幕降临,叠翠朦朦,百鸟归林,辛苦了一天的人们也纷纷回家休息,古朴的山村一片静谧。湖北省委党校帮扶建设的一盏盏太阳能路灯随夜幕亮起,陪伴着这一方土地一方人,静静等待新一轮朝阳升起。

责任编辑:范昊天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