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人的特需与2500人的生活
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2022-04-12 20:07

收到送上门的高血压药,廖明(化名)放下心头大石。

廖明住在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贺丰村,位于禅城疫情防控临时管控区域(下称临管区)的中心,域内人员停止流动。廖明控制高血压的药就要吃完了,人却出不了临管区,怎么办?

为他“采药”的是南庄镇政府和贺丰村委会。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廖明收到村委会送来的南庄医院医生开出的药品。和药品一起送到的还有医生的问候:叮嘱他按时服药、做好个人防护,这让廖明心里暖暖的。

点击查看原图
图为村中“特殊人群”的用药全部统一打包好

像廖明这样的“特殊人群”在贺丰村有76人。他们由于身体或年龄等原因,在医疗、用药等方面有着个性化的需求。专人跟进、药物配送、物资供应……禅城区镇村合力,为他们提供“特需服务”,如雪中送炭,抚慰他们心中的不安,也送去抗击疫情的信心。

一份“特殊人员”的台账

贺丰村位于南庄镇南部,面积约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500多人。

4月6日,因疫情防控需要,禅城区南庄镇对吉利河以南、杏吉路以东、广佛高速以西范围内区域进行临时管控,区域内人员停止流动。

贺丰正在管控区的中心区域。

这个平日里热闹的小村庄生活瞬间按下暂停键。

根据疫情防控需求,紧锣密鼓开展第一轮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同时,贺丰村就对村内的孕妇、独居老人、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进行摸查,建立起就医报备台账。台账里详细记录了每个人的就医病况、用药需求,而且每天更新。

冼有玲是村里的宣传员,也是台账的记录者。她对这些人的情况熟稔在心。

目前报备人数共有76人,其中25人需要拿药;4月5日,村民李晓璇(化名)的3岁女儿发热,核酸检测阴性,医院确诊系细菌感染引起;经治疗用药后,6日白天,病情有所好转,但到深夜再次发烧,向村委会求助;8日18时许,村中一名90后新市民紧急报备,出生46天的婴儿出现哭闹,进食、排便困难等症状……

“身为人母,我很能体谅他们的感受。”这段时间,冼有玲全天24小时待命,经常在深夜里,接到焦急的村民群众的就医报备和求助。她一边安慰平复他们紧张的情绪,一边立刻联系驻点医生提供指引服务。

“你好,我是贺丰村的驻点医生,请问有哪里不舒服?”针对临管区内的医疗服务需求,禅城区卫健疾控部门向贺丰村派驻了驻点医生。驻点医生24小时值班,并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为村民提供就医、用药等指引服务。

“一开始我们很担心,但政府和村里的反应速度很快,提供了及时帮助和专业指引。”李晓璇说,这两天,自己悬着的心放下了不少。

这几天,冼有玲了解到,廖明等25位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老人,日常用药快吃完了,心里颇为忧虑。她马上找到镇里的南庄医院,联系上老人的相熟医生,根据老人病情开药。村委会安排专人送药上门。

点击查看原图
图为贺丰村委会工作人员为老人送药上门

在临时管控期间,贺丰村还定时探访“特殊人群”,对其核酸检测情况进行回访。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村委会工作人员还会上门慰问,了解其生活上的需求,送去口罩等防护物资和八宝粥等食品。

打通物资供应“最后一米”

对贺丰村而言,满足“特殊人群”紧急需求,只是做好管控区服务的其中一方面。

更为重要的是,保障好物资供应,才能让村民日常生活平稳有序。

根据村民的需要,南庄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生活物资保障组迅速建立起“物资分拣、专车配送、村居提货”的三级物资保障配送体系,打通生活物资保障的最后一米。

连日来,物资保障车统一将粮油、蔬菜、肉类、禽蛋、食盐、方便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送到指定投放点,以减少人群聚集风险。

“各位街坊,收货了。”这几天,南庄的党员志愿者当起了“送货小哥”,将村民采购的物资一一打包好。遇到配送车辆无法进入的狭小街巷,他们就踩着三轮车,逐家逐户配送,让市民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图为南庄的党员志愿者当起了“送货小哥”,将村民采购的物资一一打包好。遇到配送车辆无法进入的狭小街巷,他们就踩着三轮车,逐家逐户配送

此外,南庄镇政府还安排了生活物资礼包,供管控区内的村民购买。

1斤多的猪肉、一袋鸡蛋、红萝卜、马铃薯、面条、蔬菜等……50元的生活物资礼包品类很丰富。“一个礼包就可以满足2-3天的早午晚三餐需求。”李晓璇说。

“相信党相信政府。”虽然疫情打断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但人性化的服务、稳定的物资供应,给了村民满满的安全感。

生活还在继续,气温逐渐回升。临管区里,每个人都逐渐适应了暂时的新的生活方式。

随着南庄镇疫情防控的升级,对管控区的支援力量也在不断加码。新中源陶瓷、华喜印铁、今逸食品、中科诺(佛山)、叙福楼等一批企业,或捐献物资、或送上爱心餐饮,为管控区的后勤保障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点击查看原图
图为南庄党员志愿者当起了“送货小哥”

昔日流水潺潺、人车喧闹的村庄变得平静,但村民们深信,这样的日子并不会长久,风雨过后,定将迎来彩虹。

责任编辑:李刚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