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东湖科学城是湖北建设科技强省、推动实现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华中科技大学领衔湖北光谷实验室建设,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研究平台作为支撑,参与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为“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提供战略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认为,由创新构成的产业链才有世界竞争力,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科学城将是我国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光谷应牢牢抓住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两大优势产业,在信息基础技术领域实现换道超车,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做成全国高地,有重点、有集聚、有高地的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
尤政表示,近年来,国内兴起新一轮科学城建设,截至目前,全国有10多个科学城正在规划建设。在支撑服务新一轮东湖科学城的建设发展中,华中科技大学将聚焦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核心,打造世界一流创新体系,汇聚培养世界一流科技人才,贡献世界一流科技成果。
科学城的规划建设应抓准战略重点,全力打通科技链、产业链、资金链的全链条深度融合。东湖科学城应该建成什么样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尤政认为至少有以下四个关键因素:服务国家,以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面向世界,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尊崇科学,打造独特的光谷创新文化;以人为本,让最优秀的人愿意来东湖科学城,打造成为创新创业者的“向往之城”。
结合湖北、武汉、光谷的特点,建议东湖科学城牢牢抓住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两大优势产业。在信息技术产业上,建议采取换道超车的策略,在“微系统技术”上发力,不是追求芯片更小、更快,而是追求性能更好,把计算、存储、传感、通信、能源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系统,做出最佳解决方案。
作为中部崛起的支点,湖北和武汉需要一个能够体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研究平台。尤政建议要从体制机制上创新改革,大胆探索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的有效办法。在目标导向上,要解决“真问题”,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在评价方式上,要“破四唯”、“立新标”,支持科研事业单位探索试行更灵活的薪酬制度,稳定并强化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科研人员队伍,为其安心科研提供保障;在科学管理上,要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