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广大青年医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在社会大课堂中“悟初心、铸医魂、察民情、做贡献”,以“医”助力乡村振兴,6月20日,九江学院医学院由党员和1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医心向党,筑梦青春”队,前往武宁县鲁溪镇双新村开展为期一周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驻扎基层,践初心担使命
在双新村党群服务中心,九江学院驻村干部双新村第一书记胡亮为我院实践队讲授了一堂生动的“活”红色课堂。他以其自身为例,跟大家分享了作为驻村干部的故事。胡亮听从党的号召,肩负振兴乡村的使命,带着病妻来到双新村驻村。他带领村里发展种植产业,关心村里脱贫户,帮助村民找路子销售农副产品。他微笑着说到:现在村里人,一有事情就来找他。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关心。这堂“活”红色课不仅让学生接受了党性修养教育,要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也让大家进一步明白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要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放在心坎上。通过他的讲述,让同学们了解了双新村乡村振兴背后的故事与努力,在胡书记和其他驻村干部的坚强带领下,不负党的嘱托,双新村以蓬勃发展的态势逐渐向好。
医疗知识送到家,“青”尽全力护健康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践队通过走村入户的方式,积极开展问卷调查和基础医疗卫生健康知识宣传等实践活动。实践队分成四小组,分别上门入户开展调查问卷和健康知识的宣传。结合医学专业特色,通过发放宣传单的方式,大家为村民们科普了医疗急救知识如海姆立克急救法、中暑及溺水急救方式,医疗卫生法律知识,以及如何预防“三高”等健康知识,还帮助村民们申领了电子医保卡等。通过日常实例与互动环节,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日常的急救健康知识和医疗卫生法律知识生动有趣的讲解给村民们。根据调查发现,双新村主要以老人为主,大家对急救知识的了解不是很高。医学生实践队通过自身专业所学,凝聚集体力量为村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闻乡村实国情,践青年“助扶”心
据了解,双新村在党员队伍的带领下,以“一绿一红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相补充”的产业布局、旅互促,全力打造高山产业第一村休闲旅游度假村,前景可期。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唯有产业兴,才能百姓富、生活美。实践队来到示范种植大棚,参观了双新村产业红辣椒和白茶等种植情况,实地调研乡村振兴情况,切身感受党的为民保农好政策。之后,大家在茶园和辣椒园积极开展了除草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接近老百姓,领悟劳动的魅力,培育劳动精神。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走近基层、走进群众中切实感受到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带给老百姓幸福的生活,在基层一线一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贡献青春力量。
“文艺+宣讲”,送快乐送健康
在了解到双新村村民晚上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后,实践队和村民们举行了晚会联谊活动。精彩的才艺表演、红歌传唱、“海姆立克法”急救知识的现场演示,为乡亲们送去了欢乐,送去了健康,共筑爱党爱国之情。
为群众办实事,贴民心,暖人心
据了解,九江学院在双新村通过“结对认亲”的方式,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此次“三下乡”,实践队还前去看望了医学院帮扶脱贫户,并送去了慰问品。通过沟通得知该农户虽然身体残疾行动不方便,但也确有编竹筐一技之长。带队老师樊云燕和他互留了微信,后续将帮助他积极宣传和代售,并建议他通过不同人的需求,定制竹筐,增加销售量。希望通过帮助,他能够自立自强,过上美好生活。此举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振兴乡村贡献了青春力量。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激励青年医学生不忘初心,医心向党,在为国医疗卫生事业奋斗终身中贡献青春力量。在新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学好医学专业知识,在为人民服务中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rmrbj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