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六个江西” 柴桑这样干】(五)文明风起满眼新——九江柴桑区文明城市创建掠影
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2022-07-20 12:23浏览量20.9万

编者按:凌云壮志展宏图。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六个江西”的奋斗目标,描绘了新蓝图,开启了新愿景,吹响了新征程的号角,柴桑区全面落实“六个江西”建设部署,在拼搏三季度、奠定全年胜中“做示范、勇争先”,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担当实干的姿态,在推动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取得实质性突破,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该区新塘派出所被公安部授予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荣获2021年度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评先进县(市、区)一类县(市、区)第四名、2021年度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全省“百日百县”文旅消费先进单位、2021年度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区)、全市2021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教育发展”考评第二名......荣誉催人奋进,我们特开设《全面建设“六个江西” 柴桑这样干》专栏,展示奋斗路上的拼搏故事。本栏目由中共九江市柴桑区委宣传部和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共同主办。

今天,请看第五篇:《文明风起满眼新——九江柴桑区文明城市创建掠影》

一件件“红马甲”活跃在十字路口,让文明在温馨的提醒声中传递;一幅幅公益广告分布在街道、社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风景;一个个文明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让文明种子在市民心中生根发芽………

更便捷、更舒适、更美好,百姓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变化,这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密不可分。新一轮文明创建工作启动以来,九江柴桑区瞄准新目标,压实新任务,持之以恒抓落实,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和文明程度,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文明素养,实现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做精做细城市管理加快基层治理步伐

“房子变新了,道路变宽了,我们老年人早上起来有散步的地方,甚至很多以前搬出去的住户现在又搬了回来。”家住柴桑区沙河街道双瑞社区的市民王贵芳说,老旧小区改造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停好电动车,扫码充电,一连串的动作,锦绣江南小区的陈先生已经非常熟练。“自从小区装上了充电桩,再也不用危险地从家里拉线充电了。”对于小区新装的充电桩,陈先生十分满意,“不仅是方便,它还挺‘聪明’。充满电后,多余的钱还会‘退’给我。”最近,小区门口还装上了更加方便的“共享头盔”,“如果忘记带头盔了,只要扫码就能领到共享头盔,非常方便,有的电动车没有放置头盔的地方,这个就十分方便了。”

群众在哪里,文明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坚持以民为本,是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不变初心。近年来,柴桑区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准,建立市、区、乡镇(街道)联动机制,举全区之力,聚全区之智,把创建工作与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改善民生、为民谋福祉结合起来,全力打造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让城市更宜居,百姓更幸福。

深耕厚植文明树柴桑绽满向善花

微光成炬,志愿力量激荡人心。

市文明办牵头,柴桑区全区相关单位部门和社会团体积极响应,九江文明志愿服务品牌逐渐叫响。“红马甲”活跃街头,敬老助学、扶弱助残、无偿献血,志愿者带头参与文明创建:

区公安局“爱心妈妈”下沉社区,与结对留守儿童一一见面,交流谈心,向留守儿童征集“微心愿”,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各类问题;城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建志愿服务“积分银行”,把志愿服务时长换作“积分”,存进“文明银行”,促进公益奉献与回馈机制的有效衔接,实现志愿服务双向流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今,九江柴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实现全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点单平台通过点派接评四联单三个月不到已突破 4177 单,平台入库总量 1278 项。常年开展文明交通劝导、疫情防控宣传、邻里守望、文化文艺等志愿服务活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成为全社会共识。

渊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居民讲家风、写家训,引导居民从家风家训等传统美德中汲取廉洁齐家、勤俭持家的精神养分;柴桑区三小以“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为主题,重构校园教育生态,从“悦纳自己”到“学科育人”,从“家校共生”到“社会共建”,不断激活红色基因,凝聚精神力量;在全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全面推行“365天服务不打烊”工作模式,采取正常工作日延时服务和双休日、节假日错时、预约服务、线上自助服务等方式,将每一个服务窗口建成宣传文明的园地、践行文明的阵地、共建文明的基地,擦亮城市文明“窗口”,为市民幸福生活“加码”。

居民共享生活美文明之风沐城乡

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城市文明创建的试金石,身边的美好变化是广大群众增强幸福感的源泉。

城区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翠绿的树叶迎风摇曳,随着一个又一个绿地小游园相继建成,柴桑区人居环境越来越美。“现在公园多了,环境美了,没事的时候就出来转一转、看一看,心情更愉悦了。”和家人一起在庐泉公园散步的市民任焕开心地说。

住得舒心,是群众最基本的愿望。老旧住宅小区实施改造提升项目,极大地便利了居民生活。“路平了,灯亮了。”江南熙园小区居民杨晓天老人告诉记者,改造提升后的小区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看着如今的变化,大家心里都乐开了花。

在这样的文明之地,也涌现出了一大批道德模范、敬业楷模、柴桑好人,照亮柴桑道德的天空:奋不顾身勇救溺水儿童的夏元元,青春理想奉献给医疗事业的兰突英,“周末义工”商建锋,“38个孩子的爸爸”周玉阳……

弛而不息的文明创建,让柴桑城乡内外兼“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了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打通了“断头路”,新建了城乡便民市场和停车场,新增了公园绿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这些民生项目顺利实施,是柴桑区贯彻上级部署持续发力的结果。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rmrbjx@126.com

责任编辑:周欢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