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重庆医科大学了解到,由黄爱龙教授团队牵头研究发现了对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超强中和活性的抗体(58G6),通过鼻喷方式可有效预防奥密克戎突变毒株感染。
在新冠疫情发生后,重庆医科大学黄爱龙教授带领团队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新冠病毒相关的应急攻关项目。经过黄爱龙教授、金艾顺教授团队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迅速搭建了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筛选技术平台,并成功地从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中筛出了209株的RBD特异性抗体,鉴定出超过100余株中和性抗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活病毒体内外中和实验等,鉴定出了多株强有效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候选中和抗体药物。这一项目得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重庆市科技局、高新区的大力支持,重庆市科技局第一时间为该项目提供了3000万科研资金用于推进研发工作。
奥密克戎变异株相比于之前的流行变异株有着更强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目前已成为了全球流行的主导毒株。奥密克戎刺突蛋白上的大量突变,使绝大部分的中和抗体的中和活性完全或大幅度下降。但是,在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重医研究团队、重庆明道浩悦团队和武汉病毒研究所团队共同鉴定出了一个对奥密克戎具有超强中和活性的抗体58G6)。这株抗体对多种流行的变异毒株包括奥密克戎亚突变毒株的假病毒表现出强效的中和能力,体现了这株抗体的广谱中和活性。在此基础上,该团队进一步发现强有效的抗体组合候选药,为联合抗奥密克戎亚突变毒株和未来可能流行的突变毒株提供有效的防治策略。
抗体就像守城的士兵,结合到病毒并阻止其入侵人体感染宿主细胞,并清除病毒,这种抗体叫做中和抗体,因此,中和抗体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并控制传播。
为何选择鼻喷的方式?黄爱龙教授介绍道,相比于静脉给药的方法,滴鼻给药更安全、更舒适、更方便。武汉病毒所研究人员通过滴鼻给药的方法,证明了此抗体在感染奥密克戎活病毒的仓鼠体内的中和效力。实验证明,通过滴鼻给药的方法,即使在极低的剂量组(2毫克/kg),也能够明显减少奥密克戎BA.1病毒在仓鼠体内的复制。
“通过鼻喷给药的方式,这株抗体可用于对目前的奥密克戎突变株和未来可能出现的突变株的防治,具有着极强的转化应用的价值。”黄爱龙教授介绍,目前由该校主导研发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鼻喷药物(预防用)已经完成全部临床前研究资料的准备,近日已提交国家药监局新药评审中心。
据了解,此次研究由重庆医科大学黄爱龙教授牵头,金艾顺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龚睿研究员团队等合作,研究成果在以论文题目为《一种鼻喷给药的新冠中和抗体可以有效的应对新冠奥密克戎与德尔塔变异株》在医学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