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小黄姜又迎来了丰收时节。近日,罗平县开展“土壤熏蒸防控小黄姜土传病害研究与示范”项目迎来了现场测产。

经专家组的现场测产与评审,连作姜田采用土壤熏蒸后的罗平小黄姜亩产为4762.6公斤,按照目前市场价计算,产值达26671元。测产结果表明,对连作姜瘟发生田进行土壤熏蒸处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于在罗平县相似地区推广运用。

“小黄姜产业是罗平县的支柱产业,种植历史悠久,连作会导致姜瘟爆发,需轮作3至5年,因此导致每年可种姜田面积受限。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与西南林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国家中药材产业体系病害防控专家、土壤熏蒸技术专家韩庆莉博士科研团队,采用土壤熏蒸技术对土壤进行改良。”罗平县生姜管理站站长葛丽清说,与种姜大户合作选取去年种植过小黄姜的地块进行试验种植,通过测产,充分证明这项技术具有可行性,将在全县持续推广这项技术,提高姜农收益,稳定罗平小黄姜产业持续发展。

据悉,小黄姜是罗平县的传统种植作物,2019年11月罗平小黄姜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0年7月,罗平小黄姜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但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种植时间的不断延长,姜瘟病的发病面积、损失程度日益加重,常出现连片姜田绝收的现象,姜农不愿再种,种植面积逐年缩减,影响了罗平小黄姜产业的发展。

今年由罗平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西南林业大学植物病害防控专家韩庆莉提供技术支撑,罗平一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实施的“土壤熏蒸防控小黄姜土传病害研究与示范”项目正式实施,对罗平小黄姜种植地进行土壤熏蒸试验示范,跟踪调查熏蒸对小黄姜姜瘟病的防效、小黄姜长势及产量情况。

划线计算用药量、指导姜农施药、旋耕开沟、覆膜密闭……今年清明节前后,韩庆莉团队到罗平银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青草塘社区小黄姜种植基地,指导小黄姜种植地土壤熏蒸试验、规范姜农种植。
受邀参加测产的西南林业大学科学技术处负责人朱俊琳表示:“今天见证了韩庆莉团队为罗平县小黄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带来了显著成效。西南林业大学今后将积极推动老师和科研人员进乡村、进社区、进产业,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韩庆莉介绍,土壤熏蒸是在种植前杀灭土壤病原菌,从源头控制病害发生,农作物生长在健康的土壤中,减少后期农药的用量。前期研究表明,熏蒸后作物对氮肥的利用率提高,产量增加。土壤熏蒸这项技术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确保食品安全。

“这姜产量非常高,大多数一塘姜就有一公斤多。”参加测产的罗平县银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英边拔姜边说,今年能参与这项技术的推广运用倍感高兴,试验基地小黄姜产量高,以后还可以通过这项技术扩大小黄姜种植规模。
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1年1月21日,合作社有社员97人,合作社主要从事小黄姜和其它农作物推广种植。今年年初,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到“土壤熏蒸防控小黄姜土传病害研究与示范”项目中。

据介绍,罗平县有23万亩姜田,近三分之一姜田采用土壤熏蒸技术,克服连作障碍,能很好地促使姜农稳定增收。罗平县将大幅扩大土壤熏蒸技术示范面积,率先在生姜种植合作社及种姜大户中进行推广,进一步带动更多农户,使更多姜田实现连作增产,为全县小黄姜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