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雪场没条件,想滑雪要先坐板凳。缆绳底下挂着一个小凳子,把我们送到雪道顶端,没有任何防护。”
走进通化市万峰滑雪场,乘上可容纳八人的厢式缆车,缓缓上山,周遭白雪皑皑,不时有滑雪爱好者疾驰而下,滑雪教练曲赫楠讲起从前。

曲赫楠是通化人,12岁时被通化体校教练选中,成为滑雪职业运动员。“我对万峰熟悉又有感情,小时候就在这练习滑雪的。你往左手边看,那里就是老雪场的老索道。”
曲教练口中的“老雪场”,便是万峰滑雪场的前身金厂子滑雪场。老雪场于1959年建成,是新中国第一座高山滑雪场和第一个专业滑雪比赛的举办地。

当年,金厂子雪场主要用于专业运动员训练。62年后,2021年12月,在老滑雪场的基础上,以冰雪运动、赛事服务、康养度假为核心的万峰滑雪场正式开板。

1957年第一届全国滑雪运动会越野滑雪男子个人十公里项目 单兆鉴(右三)领奖图
“当年老雪场雪道只有两条,不像现在有33条雪道,有坡度很大的,也有适合小白的。”退役后,曲赫楠成为一名滑雪教练,“我是通化培养出来的,现在能回通化教滑雪,多好。”

冰雪运动,在通化历史悠久、成就辉煌。通化与世界滑雪胜地阿尔卑斯山脉在同一纬度带,雪季长达150多天,气候温凉、风小、温度适宜。新中国成立以来,通化市共培养全国冠军87人,荣获金牌200余枚,包揽了第8届至第14届全国冬运会跳台项目的所有金牌。

让冰雪资源、悠久历史,孕育更多冰雪可能。2020年,全国第一个冰雪产业学院落户通化;2021年,长白山冰雪文化研究院在通化成立,新中国第一位滑雪冠军单兆鉴出任首席顾问;上龙头雪村、佟佳江冰雪嘉年华、通化县四方山、辉南县吊水壶瀑布、西夹荒雪屯、集安市五女峰……各类冰雪美景争奇斗艳。
“冰天雪地里,除了滑雪看美景,必须还有美食。”集安火盆、葡萄酒、东北酸菜锅、铁锅炖……曲赫楠如数家珍。
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人才……接续传承,通化在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中,探寻发展的无限可能。

文字:孟海鹰 刘以晴
出镜记者及解说:刘以晴
图片及视频素材:中共通化市委宣传部 通化广播电视台 李成伟
视频拍摄编辑:李成伟
LOGO设计:姜 迪
策划:人民日报社吉林分社
统筹:朱思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