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秋粮收购接近尾声 如何以科技助力粮食“保鲜”?
人民日报客户端重庆频道刘新吾2022-11-28 11:34

重庆秋粮收购已接近尾声,入库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如何以科技助力粮食“保鲜”?

记者了解到,重庆市储备粮管理公司在购粮、存粮、管粮等多个关键环节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采用先进的科学储粮技术,为粮库建立“千里眼”。

信息化管理:粮食出入库方便有序

一车车满载稻谷的车辆驶入重庆市上桥粮食中转库有限责任公司高新区储备库。排队登记、扦样定等、质量检验、过筛入库、结算,最后通过传送带输送入库。

“以前人工登记的时候流程多、耗时长,出错率高,尤其多辆车同时入库时,容易产生人手不足、排队拥堵等情况。”高新区储备库相关负责人说,自从采用粮库信息化系统后,整个流程仅需要1名员工便可完成,大大提升了粮食入库效率。

粮食入库时,司机只需要登记领取一卡通,车辆、粮食来源、数量等信息均存储在这张卡中。通过一卡通,不仅实现了“制卡—扦样—盲检—计量—结算—退卡”的“无人化”作业,还确保数据高效、准确地同步至各环节,实现了从入库到出库的全流程可追溯。

据介绍,系统建成后,有效杜绝了车辆换牌、换车等作弊现象,避免出现“人情粮”、压级压价、抬级抬价等情况,还节省了人力成本,使每车粮食出入库平均耗时从2个小时降低到1小时以内,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精细化储粮:实现优粮优储

“只要粮食到了仓库里,每一步都有监控。”陈疆是高新区储备库的管理人员,他通过粮库信息化系统,不仅能随时调取粮食从检验到入库的每一步留影,也可以看到仓库的温度、湿度和粮食状况。这个系统使管理者可以实时查看和掌握粮仓的最新情况。

高新区储备库是较早采用粮库信息化系统的仓库之一,现在仓库内部署各类温湿度、虫害、气体等传感器近万个,能自动采集与实时监测粮仓温湿度,粮仓内水分、害虫、霉菌、气体等变化,并进行智能化调控,真正实现了对粮食储存的精细化管理,确保储备粮质量优良。

过去,一个粮库需要30分钟才能完成粮情测温,得益于粮库信息化系统的建设,10分钟内即可完成粮情信息采集并实时查看各个仓房的粮温数据。陈疆介绍:“这不仅减轻了保管员的劳动强度,还提升了管理效率,轻松实现粮仓随时随地全方位监控。”

智能化巡检:保障粮食储备安全

随着仓储管理的现代化,视频监控系统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粮库巡检。通过在粮库内部署摄像头,在AI图像分析技术、三维技术和画布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加持下,针对陌生人闯入、未戴安全帽、吸烟、违规堆放等风险行为进行动态抓拍与示警,并对各环节影像资料自动留存,实现粮库全景实时监控与异常信息预警,有效保障粮食安全。

“以往组织一次全面检查需30人耗时1-2周,现在通过粮库信息化系统,便可实现足不出户对下辖粮库四周、仓内粮面、重要部位、关键点位的24 小时实时监控,极大地提高了检查工作效率,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发生。”陈疆介绍道。

据悉,重庆市储备粮公司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采用先进的科学储粮技术为“端牢饭碗”护航,把信息化、智能化充分运用于粮食储备之中,全面提升粮食储备监管能力现代化水平,全方位夯实全市粮食安全根基。

责任编辑:刘新吾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