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智能时代,元宇宙、ChatGPT等新事物不断涌现,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社会,也对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理解和应对这种变化,以守正创新的姿态主动“拥抱”智能时代,是新时代德育研究和实践的紧迫课题。
5月14日,第二届“智能时代的德育”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国内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德育专家代表参加了研讨会,论坛线上参会人数超55万人次。

研讨会上指出,一直以来,浙江省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初步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进入数字化的智能时代,学校德育内容更鲜活、方法更多样、手段更丰富,与此同时,也发现在教育尤其是德育面前,很多所谓的智能技术似乎无能为力、很不智慧。机器和技术无论多么智能,是很难拥有人类感情的,所以智能时代的德育,更加需要一批爱教育、懂学生的老师,真正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第一阶段圆桌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分别围绕网络言行的伦理底线与德性养成、数字时代的青少年德育、智能时代更需要“润心滴灌工程”、智能时代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改革等议题作了分享与交流。
在第二阶段圆桌论坛,与会嘉宾们分别围绕ChatGPT对教育的挑战与应对、智能时代的德育挑战、网络的技术陷阱与学生网络臣民的诞生及其超越、智能时代学生心理健康的内生促进探索与实践等议题作了分享与交流。
研讨会上,浙师大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首次发布《2022德育年度报告》,从2022中国德育政策分析、中国德育研究前沿、中国德育实践进展、国际德育前沿等四个部分,总结了过去一年德育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所作出的实质性贡献。
下午的分论坛上,26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智能时代基于人机协同融合的德育新体系、技术狂飙时代教育保守主义不能缺席、人工智能的自反性及其教育影响等主题,从多学科视角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德育是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和基础工程。浙师大党委书记郑孟状表示,此次“智能时代的德育”学术研讨会意义重大,将有力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见效,谱写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程松泉参与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