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知识问答、参观革命旧址、观赏传统古村落、上微党课、慰问留守儿童、与村民交流、听村第一书记讲述驻村故事,一路掌声,一路收获,一路感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殷殷嘱托,6月25日和26日,江西服装学院组织大学生旗帜宣讲团走进于都岭背镇谢屋村、今溪村、水头小学和南方周末希望小学等地方,开展“追寻红色印记,凝聚奋进力量”红色走读宣讲活动,让宣讲团成员通过宣讲的形式,在“沉浸式”主题教育中接受思想洗礼。
该村位于于都县岭背镇东北部,依山傍水,风景独特。由东晋名将谢安后人避乱至此定居形成,迄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是中国的传统古村落,拥有四张响亮的名片,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传统古村”。跟随村第一书记的脚步,宣讲团成员参观了谢屋村的珍贵古迹:在恩荣步蟾坊,宣讲团聆听谢宁清廉为官受朝廷嘉奖的故事,并惊叹于步蟾坊精巧的榫卯结构;在“鹏搏北海”门楼,宣讲团得以一睹被誉为于都县境内“书法第一人”的已故书法名家映斗先生的真迹;在古村八景题诗廊,宣讲团见证了历代名人为高冈象势、潭口龙渊、九山雨意等古村八景写下的动人诗篇。谢屋村还被称为红色名村,是因为此地正是老红军谢宝金的故乡。长征路上,老红军谢宝金把中革军委仅有的一台用于收发信息的手摇发电机完好地从于都背到了延安,毛主席曾称赞他是长征模范。
在谢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于山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讲员们为早早等候的村干部和村民带来了诗朗诵《于都河》,讲述毛泽东同志在八角楼里微弱的灯光下起草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重要著作,指明中国革命的前途的故事,讲述14岁小红军李新华等烈士的革命故事信仰的力量,吴月娥面对凶恶的反动派敌人不屈不挠、宁赴死不妥协的斗争精神,让红色文化生生不息,将井冈山精神的种子根植于广大党员群众心中。
“我从茫然无措到能够应付自如,从一个“城里人”变成一个“村里人”,能够得到干部群众认可,我明白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谢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第一书记刘通与宣讲团成员聊起了她作为驻村书记的工作经历,随着第一书记的娓娓道来,仿佛看到了两年前初来乍到的她努力融入当地百姓、与大家谈笑风生的和谐画面,体会到她为留守老人东奔西走、千里寻子的焦急心情,窥见她致力于文化振兴,推进谢屋村改头换面的忙碌身影……如今走进谢屋村,最大的感受便是道路好走了,村内环境更整洁了,村民凝聚力更强了,群众也更满意了。“只要能沉下身子,全身心投入驻村工作,把村民一件件‘急难愁盼’的烦心事办好办实,让老百姓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刘通表示,“作为一名党员、驻村第一书记,要不忘来时的初心,用真情换取民心,为群众解难题。不仅要做好驻村各项工作,还要积极宣传谢屋村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让谢屋村的名头越发响亮。”
在水头小学和南方周末希望小学,宣讲团成员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宣讲员向同学们讲解井冈山精神的历史,以故事讲解方式向学生普及了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追溯在长征路上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卓绝的红色故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带领着同学们一同走进那段峥嵘岁月,用榜样的力量在学生心中埋下红色的种子,鼓励同学们紧跟先烈们的步伐,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宣讲团成员发挥专业优势,为同学们精心设计妙趣横生的艺术创想课、生动有趣的素质拓展课、通俗易懂的安全教育课等,讲普通话、唱红歌、有奖竞猜、玩游戏等多彩的活动内容、多实践的教学方式、多鼓励的教学方法,拓宽了乡村学校教学思路,进一步坚定孩子们永远跟党走的信念,磨练意志品格,增长本领才干,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从此千里万里都在这条河边,千年万年记得那年日月……”在课堂的最后,同学们合唱起《红军渡 长征源》和《从此》,用耳熟能详的于都歌曲送别宣讲团。
从小学到大学,从农村到城镇,从村民家中到文明实践站……连日来,江西服装学院大学生宣讲团的成员运用学生、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微宣讲”形式,呈现了一堂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党史课程。
退役大校葛江洋出生于军人家庭,祖籍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江西于都,他的父亲葛接调1928年参加红军,1934年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任缝纫班班长。他背着德国飞人牌手摇缝纫机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路,在陕北,用经历过长征洗礼的缝纫机,为毛主席做了一套棉衣。他是东北第一个军用被服厂的厂长,他5次负伤,是二等乙级伤残军人。1955年,在入伍27年时被授予大校军衔。而葛江洋在2003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时也是入伍27年。子承父业,子承父绩。作为长征的后人,他结合学习和创作,6次重访长征路,4次登上井冈山,先后考察了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西路军和早期苏维埃根据地的战斗历程,撰写了大量的散文、随笔,从特殊视角阐述长征的伟大意义和解读长征精神。
宣讲团成员应邀在长征纪念馆聆听红军后代、江西省于都县长征源宣讲团团长葛江洋老师作的专题辅导授课。葛江洋老师围绕“什么是长征”“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精神的意义”等方面,用深入浅出的讲解、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一幅幅当年的历史画面,从独特视角一步步带领大家“历尽”我党长征路上的万千磨难,生动地诠释了我党一路走来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可谓是内容饱满、精彩纷呈、直击灵魂,让江服大学生旗帜宣讲团的宣讲员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一次坚强的党性教育,领悟了新时代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江西服装学院利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宣讲团成员把“微思政课”开在红色革命场馆,开在新农村的田野上,开在脱贫致富的农村产业园,开在琅琅书声的村镇小学校园。让学生们在且行且看且讲且观且赏的过程中,了解革命老区的变化,见证祖国的发展;增长知识,弘扬爱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正如星星之火,虽然微小,却明亮耀眼,并将在未来成燎原之势。让我们的思政教育浸润于心,从“指尖”走入“心尖”。
“通过此次到于都宣讲,让我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查找资料、制作宣讲ppt的时候,常常被革命前辈们的精神感动。当我走上讲台,那么多同学坐在那里看着我,我非常紧张。但是一讲起革命前辈们的故事,我就感觉有股力量在我身体里流动,鼓励着我。同学们的掌声,让我感到很骄傲、很自豪。”刘丽娟在宣讲中,对井冈山精神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自己的理想信念也更加坚定。
“我们这一次在于都一路走来,感触非常深刻,不仅仅感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还有当地村民的热情与淳朴让我深深感动。”杨冰感慨地说,我们这一路走来,感受到了非常浓厚的红色文化,对于我们赓续红色血脉,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继续讲好红色故事也更加坚定了信心。
宣讲团成员纷纷表示,将铭记党的历史,永存爱党爱国之心,学习英雄精神,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讲好红色故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审签:朱磊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rmrbj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