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桥,承启人间烟火,见证城市发展。在桥梁建设领域耕耘32年的天津城建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海良教授,立足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以专业为己任,利用大跨桥梁施工技术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并在科研反哺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1项,教学成果奖3项,承担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20项(其中主持国家级2项、参与4项,主持省部级10项);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荣获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多项省部级荣誉称号。

教学是王海良教授32年职业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篇章。他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取得的成效反哺教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本科教学中,他很早就提出了培养对复杂实际工程问题前瞻性判断、处理能力的教学理念,形成了“结构构造、施工方法、传力机制、工程案例”四层次递进教学方法。结合服务社会成果以及个人工作经验案例,他编著三部教材,其中《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已二次修订再版,并获批天津市首届课程思政优秀教材、交通版第三版“十四五”规划教材,被全国30多所高等学校应用到人才培养过程,受到学生一致好评。在王海良教授的带领下,历经15年,《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课程实现从学校选修课、校级优秀课、天津市一流课程,最终到国家一流课程的蜕变。在王海良担任院长期间,学院全部5个专业均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建设平台,其中土建类3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以及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尽管王海良教授工作繁忙、事务繁杂,但他永远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总是专门抽时间深入课堂、实验室、宿舍等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急难愁盼的问题,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是学生心目中的“顶梁柱”。
“选择修桥铺路,是造福人民的大事儿,再苦再难再累,我都无怨无悔!”王海良教授坚持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32年间,他先后主持、参与建设深圳湾大桥、京承高速潮白河大桥、京昆高速干海子特大桥等百座桥梁;服务于涵盖京张高铁、郑徐高铁等国家、地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跨越全国22个省、直辖市,并延伸到我国第一条在国外建设的高速铁路雅万高铁以及格鲁吉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社会服务;先后助力干海子特大桥所在项目、京张高铁分获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他用自己的名字串起这些知名桥梁,将自身掌握大跨桥梁施工过程控制技术应用于复杂工程实际,不仅提升了天津在大跨桥梁施工技术领域社会声誉,而且创造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这些数字和荣誉对我来说已经是过去,我还是要继续努力干”,王海良教授如是说。他表示,作为一名教师,要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教学课题研究,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心无旁骛做科研,满腔赤诚育桃李,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