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以“亚洲视角下的可持续增长前景”为主题的2023十如对话在山水桂林落下帷幕。来自不同领域的24位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及从业者,共同探讨了公益事业和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企业协作、社会和经济发展、未来工作以及时尚界的环境可持续性等议题,向世界呈现了源自亚洲的声音和看法。
十如对话缘起于粤港澳大湾区纺织制衣界的龙头企业溢达集团,从2014年起已持续举办了十年,共221位讲者,48场讨论与对话,涉及科技创新、供应链、负责任的消费、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医疗卫生、面向未来的工作等12大领域,为不同领域的行业代表和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集思广益的交流平台。溢达集团副董事长杨敏贤表示,经过十年努力,十如在践行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推动更大范围的绿色合作、实现绿色发展,广西贸促会会长、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联席秘书处秘书长杨雁雁提出三点建议:共享机制平台、加强产业合作、加快数字经济发展。
对于具前瞻性的企业领袖和管理层而言,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企业战略和日常运营中的必要性日益凸显。Indorama Ventures PCL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loke Lohia、星巴克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静瑛和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创办人兼主席吕元祥一起探讨了商业领袖和企业如何通过重新审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共创可持续发展机遇。作为一家可持续化学公司的领导,Aloke Lohia表示:“新的时代,需要以想象力重构既能确保性能,同时又环境友好的高价值产品。以PET瓶为例,重量从过去的30克变成今天的15克,就已经减少了很多碳足迹。我们必须要确保未来有1/3的原材料是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这也是我们的目标”。王静瑛强调了星巴克以目标为导向的增长计划和更环保的门店扩张,以及鼓励其他行业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激情。吕元祥博士则以环保建筑设计为例,强调了将可持续发展问题纳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27日下午进行的分组讨论,与会专家分别围绕“社会和经济发展,未来工作”、“可持续时尚——中国天然染,时尚界的环境可持续性”等话题展开热烈探讨。其中,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生态研究中心教授与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吕植提出,目前大家对于气候变化的关注度已经相当高了,但对于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关注还不够,期待未来能引起官方和企业更多的关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染团队带头人汪琼和溢达集团研发中心总监周立明,则与嘉宾一起共同体验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遗产——中国蓝天然染色。据悉,天然染料在中国已经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溢达正致力于这种更可持续的方式,通过研发不断完善工艺和提升技术水平。汪琼表示,从2016年开始复兴的中国植物染,是非常可持续的生态产品,它从头到尾都可降解,是具有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是面向未来、必将有远大前景的产品。
本届对话期间成立的十如研究院,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管理的前沿教育和创新研究。该研究院提供多样化的项目和课程、活动和资源,帮助志同道合的个人和组织拓展知识、提升技能及增加实践,以创造更可持续的未来。
会上,来自广东的无水染色创新技术引发了与会专家代表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纺织业的翘楚,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从2013年就开始研发“无水染色”技术,直到今年4月“无水染色”技术——“极性/非极性非水介质染色技术”进入工业化技术应用阶段,构建了全新的极性/非极性二元非水介质染色体系。


“在纺织印染行业,染色环节耗水占65%,后期衣服整理占10%,是耗水的‘大头’。与传统水介质染色相比,使用‘无水染色’技术染中深色的衣料可节约盐100%、染色用水100%,环保非水组合介质循环利用率超99.8%,化学品耗用减少96%,活性染料利用率由60%提升到了97%,且无需对纱线进行前处理和染色后处理。”溢达集团首席科学家及集团研发总监张玉高说,“如果我国全行业使用‘无水染色’技术,每年可节约大约194个西湖的水量。相信在该项技术产业化推广后,将进一步夯实纺织产业‘科技、时尚、绿色’的行业新定位。”
据悉,在2021年度十如对话期间,溢达集团公开宣布了净零排放承诺。一年后的2022年,溢达集团已成功减排47%(在2018年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