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把思政课搬上舞台
人民日报客户端安徽频道2023-11-15 17:03浏览量12.1万

“我要不断练就兴农本领,矢志担当起农业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

“我要为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贡献我的力量。”

“我要在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舞台上建功立业。”

……

这是在安徽科技学院“共赴未来”2023年迎新生文艺展演上,2023级新生发出的饱含着奋斗愿景和青春担当的誓言。这已是该校开展主题艺术思政课的第十个年头。多年来,学校创新“艺术+思政”教育模式,以艺术之光,点亮思政之美,推进美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量体裁衣打造出独具“安科味”的思政育人模式。

点击查看原图

青春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主旋律

“来之前我认为迎新演出无非就是唱个歌,跳个舞。”2023级新生张德辉说,“这台晚会颠覆了我对晚会的认知,它让我get到了同龄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如火青春,感受到了强国复兴有我的青年心声和青年精神,触摸到了安科未来无限可能的美好愿景,令人心潮澎湃。”

在这台晚会上,学生化身演员,教师化身导演,4000余名师生紧扣“共赴未来”这一主题,将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安科精神教育和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成就,融入《未来我来》《我们都是追梦人》《我的未来不是梦》等节目,艺术遇上思政,创新了“艺术+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同频共振的“主旋律”让演出成为了一堂青春思政课。“这台晚会,既有意思,更有意义,它让我在润物细无声中意识到,我们要接过时代的接力棒,秉承‘明德、致知、笃行、创新’的校训精神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安科精神,将安科人的热血和才华奉献给祖国,奉献给朝气蓬勃的新时代。”2023级新生黄志豪说。

艺术与思政交相呼应的“交响曲”

将思政课搬上舞台,把美育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催化剂,使思政政治教育“有虚有实、有滋有味”,形成一首精彩绝伦的“交响曲”。

荣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校园歌曲作品征集活动“网络人气奖”的原创文艺作品《安科向未来》刚一开场就受到热烈追捧。“这个节目将不同专业的特色和我们的学习生活结合,感觉讲的就是我们自己的事儿,没想到我们的专业也那么有趣”2023级新生谢超越说。

“让安科青年在校史中读懂安科、在学习中热爱安科,寻找并体会安科人身上迸发出的一股闯劲儿和拼劲儿,让人物鲜活起来、让故事明晰起来,在思政铸魂和艺术教育融合中讲好自己的故事,这也是我们这场晚会的一个初衷”晚会学生导演汤佳慧说。

晚会上,穿越时空对话的情景讲述《我们》,用青春誓言宣示着独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与使命;《我骄傲我是小岗人》为广大新生讲述了一群平凡农民在这片改革的热土、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的传奇。演出的创意致力于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育人“初心”,让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里熠熠生辉。原创舞蹈《鼓粹》活化传统文化,通过个性的表达把凤阳花鼓与国粹京剧相结合,用现代的语言打通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审美的壁垒,让舞蹈从眼睛被愉悦变成内心被感动,在审美上达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联通。

客体与主体互转互促的“变奏曲”

“我以一名新生的身份,以这样的方式近距离接触到我的专业,既增加了我对所学专业的深度了解,又提升了我对专业前景的信心。”2023级新生胡悦说。演出创新节目主持形式,由14个二级学院的新生登台介绍本学科专业特色,“主体”与“客体”的身份交织,互动感与体验感的升华,从台下到台上,从旁观到参与,在创作、创新、创造中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情怀,表达与安科共赴未来的愿望。

青年作为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的群体,只有“对上路”才能“合上拍”,演出的节目编排、视频制作、服装道具,台前幕后都展现着青年智慧,处处彰显着青年思想碰撞的火花。

“在筹备过程中,我经常和学生一起创排节目,也亲眼见证了了学生的成长,整台晚会从是剧本创作到节目排练,从主题立意到表演形式,从灯光特效到舞美设计,从舞台搭建到化妆造型都由学生主导。让青年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从客体到主体,从参与到主导,这首互转互促的‘变奏曲’体现的是对青年群体的关注和尊重,他们即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该校团委书记张聪说。

责任编辑:罗阳奇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