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任,你们把孩子的户口办好,还带着我们争取大女儿的基础医疗,她明年就可以上幼儿园,小女儿9月也办好了一级残疾证。谢谢,谢谢,我说不出别的话了,真的太感谢您了!”
近日,咸安区人民检察院在落实“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回访工作时,双溪桥镇高埔村村民王美林笑着说。这是该院深化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今年来,咸安区人民检察院党员干部在“一下三民”实践活动中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聚焦医疗、环保、养老、化解纠纷等领域,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造福群众,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动群众,科学利用平台机制,全面走访察民情
今年以来,该院全院干警分成3个工作组,要求干警每月至少安排1天走访乡镇或社区,将工作组成员信息公开上墙,畅通群众反映困难问题的渠道,确保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随着城镇化发展,高层小区也越来越多,二次供水成为高层住户可选择唯一的供水方式。今年年初,该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周青、方俊英走访城区内20余个小区,对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和卫生情况进行深入排查,发现二次供水安全隐患在城区具有普遍性。为破解这一难题,周青、方俊英积极通过磋商程序积极推动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职,保障城
镇居民喝上“放心水”,并持续对城区333个住宅小区开展二次供水“回头看”活动,达到了“办理一案,整治一片”的效果,更彰显司法为民的担当。
依靠群众,着力协调多方力量,积极纾困解民忧
该院干警在实践活动中结合检察职能,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借助“外力”“外脑”形成合力,努力变“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为“幸福账单”。
今年5月,该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李继红带队在高埔村入户走访中发现村民王美林家面临特殊困难。王美林育有两女,大女儿3岁,小女儿2岁且患有先天眼疾。因二人未领结婚证,两个女儿也没有出生证明,所以孩子无法正常办理户籍,影响医疗、教育保障。了解清楚情况后李继红立即与村委会、乡镇派出所、妇幼保健院、医保局、司法鉴定中心等部门对接,半个月内办好了孩子的户籍,以实际行动体现政法干警的务实担当。
为了群众,持续深化平安建设,释法调纠暖民心
该院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背街小巷,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找准群众的痛点、堵点,调解邻里纠纷,促使邻里和谐相处,把党和政府的温暖转变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动。
双溪桥镇杨堡村彭家湾18组的两家村民因占用公共通道路之事发生多次争吵,村委会为两家的事调解多次无果,双方甚至闹到乡镇政府,并声称要请律师对簿公堂。今年8月,该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樊荣了解这个情况后,多次登门了解他们的诉求,倾听他们的心声,耐心细致地向
他们释法说理,针对双方的矛盾焦点,逐个化解。最后经过数月的走访调解,双方终于放下积怨,签署了和解协议书。类似这种调解邻里纠纷的问题,该院还成功调解了4起,彰显了法律尺度与温度。
造福群众,科学制定帮扶方式,授人以渔惠民生
该院秉持“真抓实干、立马就办、办就办好、水滴石穿”的工作态度,密切关注群众生活情况,一旦发现困难群众,立即采取科学的帮扶方式,解决紧急困难的同时,争取帮扶效果可持续、利长远。
今年6月,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宏敢在贺胜桥镇滨湖村8组走访过程中,发现村民王祚育家庭困难,儿子患病,自身找不到工作。随后,通过申请低保、安排公益性工作岗位、在村级建设项目中优先安排务工等方面对其进行帮扶,做到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并用,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利长远、解近忧的帮扶政策,把好事实事办出了效果,办出了温度。(刘震、黄庭琦、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