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世界末日到了,记得来这里唤醒“沉睡”的种子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叶传增2024-05-22 11:07
重播
70
00:00 / 00:00
Player version:
5.0.9
Video url:
https://rmrbcmsonline.peopleapp.com/upload/video/mp4/202405/171626293610c29fc7183ab2b3.mp4
Video volume:
0.70
Video time:
0.00
Video duration:
NaN
Video resolution:
0.00 x 0.00
[x]
在云南昆明一个零下20摄氏度的冷库里,9万多份野生植物种子“沉睡”其中,“睡眠”周期可达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就是位于昆明北郊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种质资源库”),也是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过程中,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十分重要。2004年,在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教授的提议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开始建设,2007年开始运行,由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共建,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管理。
种子库是种质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种子库的入库“门槛”很高。珍稀濒危种、特有种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植物种子将被优先保存。

种子的保存标准更高。鉴定、初次干燥、种子清理、X光检测、计数、再次干燥……从种子运送到种子库,到入库冷冻保存,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完善的技术标准规范,产生的数据都要及时准确地录入数据库。
为确保保存的种子有活力,每隔5年或10年,会进行一次种子活力检测。在零下20摄氏度的恒温条件下,大部分种子可存活几十年甚至上千年。

责任编辑:叶传增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