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校园的“好巴铁”——长江大学巴基斯坦抗疫小伙背后的故事
荆州日报
荆州主流权威媒体,现已建成融合传播矩阵
2020-06-08 17:19
关注

重播
70
00:00 / 00:00
Player version:
5.0.9
Video url:
https://rmrbcmsonline.peopleapp.com/upload/zw/bjh_video/159160796979ac2fbc460b9f388b586aefa8f7c952.mp4
Video volume:
0.70
Video time:
0.00
Video duration:
NaN
Video resolution:
0.00 x 0.00
[x]
Video Info
Close

点击查看原图

(记者 沈微 通讯员 曾亚军 伍廉松 王筱恬)生命面前,爱无国界。

疫情期间,长江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用爱与责任扛起了国际留学生的生命安全,也同样收获了来自这个群体的可贵的爱的回馈。

疫情爆发时,奥马尔、简力、浙山,这三位来自巴基斯坦的长江大学医学院国际留学生选择留在中国,并主动请缨加入学校“抗疫”队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好巴铁”,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点击查看原图

疫情爆发,他们选择留在中国

今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

来自巴基斯坦拉希姆亚尔汗的奥马尔、白沙瓦的简力、海得拉巴的浙山都面临一个选择:回国,或留在中国。

家有六兄妹,排行老四的奥马尔先后收到父母、大哥发来的“是否回国”的询问讯息。奥马尔告诉记者,当时,他做电气工程的爸爸和大哥已分别从阿拉伯国家和澳大利亚回到巴基斯坦。不过,他不想回去,他觉得中国很安全,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们。听了奥马尔的回复,家人并没有表现出惊讶与过多担心,他的大哥还对他说:“中国确实是一个安全的地方,我们的国家和中国是好朋友。”

简力也曾试探性地打电话询问父母自己是否需要回国,“不不不,你不在家,我们过得很开心。”他的军官爸爸语气轻松而幽默地回复了他。“可见他们完全不担心我留在中国。”简力耸耸肩笑了,下巴上浓密的胡须也跟着愉快抖动起来。

同样,浙山的父母也以同样的口吻回答了浙山:“中国很好,你可以不回来。”

点击查看原图

志愿服务,有求必应“不打折”

没多久,荆州打响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长江大学积极响应,对校园实施封闭管理。看到老师们整日为留学生们辛苦忙碌,一直热心志愿服务的奥马尔、简力、浙山便主动请缨加入到学校战“疫”一线。

和以往不同,此次志愿服务远比他们想象得要辛苦得多。奥马尔告诉记者,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和老师一起出现在哪里,累和困成为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感受。

为避免人员聚集,防止交叉感染,学校将国际留学生分为校内、金九龙、新风三个片区进行管理,奥马尔、简力、浙山各辅助老师负责一个区。“除了送吃的喝的,学校还给留学生发放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针对心理焦虑的学生,则不厌其烦地做心理疏导工作。”浙山说,志愿服务过程中,他深深感受到了学校对留学生无微不至的爱,而他们也下决心要让爱回流,帮老师们分担辛劳。

每天跟着老师为学生测体温;组织学生干部分时间段,分批次领取饭菜;帮助学生运送生活物资;坚持校园巡逻,确保无学生四处溜达……事无巨细,他们三人都紧跟老师步伐,默默地忙碌着。一天又一天,寝室、食堂、教室,他们的身影从不缺席,每天的奔跑距离超过10公里。

简力回忆,为帮助同学们购买生活物资,他还和自己责任区内的超市老板成了好朋友,默契程度非同一般。每当简力把收集好的购物清单发给超市老板,老板便会以最快速度为他配货。当他根据自己的预估时间去取货时,物品都已整齐码放在超市门口,从未有过误差。

在配送生活物资时,大到桶装水,小到一杯奶茶,他们总会尽量满足同学们。“爬六楼送桶装水也是常事,尽管辛苦,但觉得骄傲。”浙山摸摸自己的肩膀,抗桶装水留下的痕迹变成了他的一种荣耀。

除做好以上工作外,他们三人还要协助老师在微信群实时回复各种问题。奥马尔介绍说,有的同学过度紧张,怀疑送来的饭菜有病毒;有的只要轻微不舒服,就会怀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晚上无法安睡……因此,他们忙完白天的工作,晚上还要随时应对同学发来的信息,并利用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向学生做解释,帮他们缓解紧张情绪。

奥马尔说,他自己也曾紧张过。那是在他生病发烧后,他特别担心被感染,吃不下、睡不着。当时,他的好朋友马拉克主动给了他一个暖暖的拥抱,他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他当时更加体会到了加强互帮互助的重要性,所以他身体一恢复,便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志愿服务工作中。

在奥马尔、简力、浙山的记忆中,疫情期间荆州下了一场大雪,他们和老师也只在那时享受了两天久违的休息时光。

点击查看原图

特殊经历,见证“巴铁”友谊

谈及这次经历,奥马尔表示,面对新冠肺炎,他一开始也是害怕的,但他本身是医学生,他知道疫情是可控的,而且当时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强有力措施,他相信疫情阻击战很快会胜利。后来事实证明,他的这种想法是正确的。

在简力看来,巴中关系是铁一般的兄弟感情,通过来中国留学,他对湖北、对荆州产生了深感情,所以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他要义无反顾地站出来。

浙山告诉记者,在从事志愿者期间,他看到了学校对国际留学生的辛苦付出与无微不至的爱。因此,他觉得他的每一分付出都是值得的,他们用实际行动真正让爱实现了回流。

长江大学国际学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熊肖告诉记者,抗疫期间,他们三人除做好志愿服务外,还一直在转发中国官方媒体的新闻报道,向巴基斯坦当地媒体提供我国党和政府领导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情况,通过视频连线和父母联系,让他们不要担心,“学校非常感谢三位留学生的付出,他们不仅帮助老师们减轻了繁重的工作负担,也给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深刻的中巴友谊。”

通过这次疫情,奥马尔、简力、浙山都感觉自己成长了,变强大了。现在他们每天除上好网课外,还在继续投入地为国际留学生做好生活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他们说,等疫情彻底结束后,他们要当面跟家人好好讲一讲在中国的“抗疫”故事。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