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文化摆渡者”带留学生进社区,感受端午“传统文化味”
长沙理工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哲、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2022-06-03 00:18
关注

(通讯员 武巧琳 毛婕)包粽子、点雄黄酒、系五彩绳、手工拼装龙舟模型......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由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党员组成的“文化摆渡者”志愿者团队带着留学生走进梅岭社区,参加“艾叶飘香迎端午,‘粽’情‘廉’接千万家”主题活动,感受地道的端午“传统文化味”。

点击查看原图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我们以前还要划龙舟”“过端午一定要包粽子!”“系彩绳能够驱除疾病保平安”……热情的社区居民们迫不及待地向来自也门的留学生莫福林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及传统习俗的寓意。

点击查看原图

社区居民还与学生们一起重温了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五彩绳和雄黄点额的由来。“在额头上印花不是代表结婚吗?”莫福林有些疑惑,“雄黄点在额间,为你驱除毒避虫,愿你不被邪恶缠身,能够正气做人。”志愿者毛婕回答。

“别看我快70岁了,我手脚可利索了,你看我包的三角粽子多好看,这手艺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社区的刘大爷主动提出要教留学生和学生志愿者们包粽子。折叠粽叶、放入糯米、蜜枣,包好、拍实、系紧,可是在刘大爷手里服服帖帖的粽叶到了志愿者们手中就变得不听使唤,莫福林也直呼包粽子太难了。好在刘大爷这个“高手”总能说着关于端午的故事一会的功夫就又帮助大家完成了属于自己的“粽子作品”。随后,志愿者们依次为社区居民们系上了有着保平安寓意的五彩绳。莫福林在活动结束后感叹:“中国人的端午节太有意思了,吃的、戴的、说的都有寓意,老老小小都很开心。”

点击查看原图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此次活动有效宣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社区老百姓和留学生感受到传统之美,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化传播。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武巧琳表示,学院自2008年起实施“文化摆渡”项目以来,一直致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文化自信、志愿精神”的“文化摆渡者”。此次学院联合文源街道“源圈”公益服务站在梅岭书屋开展的端午节活动是项目进社区的一次积极尝试和探索,希望通过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保留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味”,引导外语专业的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