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垚:智慧交通将改变城市
长三角日报
《国际金融报》金融中心公众号,包揽长三角的新闻发布、热点追踪、专家评论和民生问题,打造长三角专业权威的新媒体平台。
2022-08-02 21:45
关注

城镇化加速,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激增,交通系统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正倒逼智能交通加速发展。

点击查看原图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表示,“加快研发智能驾驶、智能网联和智能座舱核心系统,建设智慧道路,加快车联网发展。”7月上旬,上海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交互、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智能终端,目标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

关于智能交通的当下和未来,《国际金融报》记者近日专访了闪马智能创始人兼CEO彭垚。

尚处发展初级阶段

毫无疑问,智慧交通必将使我们的城市大变样。

“以车路协同为基础的智能交通,可以让通行效率提升15%-30%,推动GDP以每年2.4%-4.8%速度增长。”这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直播时透露的一组数据,随着智能交通实践的深入,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有望降低90%。

对此,彭垚认为,智慧交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工智能赋能交通管理,更高效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代替传统管理方案,即目前所处的阶段。

第二阶段,智能交通系统为私家车、货运服务方驾驶人员提供出行方案。

第三阶段,实现无人驾驶,高速路上出现无人运输。“未来可能大家都不需要买车,打开手机APP点一点,就有无人驾驶到家楼下,可以帮你送货,也可以载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彭垚说。

但是,无人驾驶的实现有一个过程,在有人和无人结合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城市安全?此时,道路的智慧化管理就非常重要。

彭垚表示,“今年,我们在上海的项目重点就落在智慧交通上。智慧系统能够帮助提升交通管理效率和服务效率,比如实施救援,从而降低死亡率,提升道路通畅度。”

资料显示,闪马智能在杭州绕城高速上投入使用的智慧高速运营平台实现业务处置效率提升15分钟、道路通行效率提升14%。

“我们现在的系统主要还是起到替代人力劳动的作用。当路上出现交通事故或各种交通违法,主要靠当事人线下打电话,再等待工作人员前往,这种效率是很低的。” 彭垚解释说,“利用智慧系统设计一套交通违法的识别,道路上的摄像头识别到事故或违法行为会发出警报,工作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如此一来,事件预警时间比人工接警平均提前5分钟以上。”

同时,智慧交通系统要尽可能万无一失,为确保灵敏度,拍摄系统需要保证其清晰度足以让系统迅速识别出事故。最困难的情况是遇到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雾天气,此时需要将雷达和摄像头的感应信号相结合,以尽可能精准地让系统及时报警。

据彭垚介绍,“我们做的第一版交通管理系统,主要是和交管合作,已经做了200多个城市区县,覆盖长三角、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地区。”

“城际高速公路的智慧管理是我们今年业务拓展的重点。”彭垚表示,“我们在长三角地区的业务发展最早,在浙江已经设有研发中心。2018年至今,我们在上海的项目已经不少,基本覆盖了16个区,包括给黄浦区做的大客流分析,提供数据给相关部门以进行更好地管理。”

让城市交通更加顺畅

在专注智慧交通的年月,有一件事对彭垚触动很大。2018年6月一天,彭垚在下班路上目睹了一位外卖小哥因闯红灯而被一辆汽车夺走生命。此后,他开始琢磨“能不能把人工智能在视频上的应用能力引伸到交通管理上呢?这样就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外卖骑手和快递小哥,在城市里这些群体人数猛增,近两年受关注度迅速拉升,这群飞速穿梭在楼宇间的城市骑士肩负着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需求,也被强势的系统要求“绑架”,为了抢在规定时间内送单,他们常常不得不选择冒风险。

“一旦发生车祸,外卖小哥往往是跟机动车相撞,所以他们的生命安全值得更多关注。”彭垚设计了两种方法,“我们给每位‘小哥’进行编号,将号码贴在马甲上,建立‘一人一档’。这种标有数字的马甲里面加了专门材料,使得编号部分不会褶皱,方便摄像头拍摄。如果‘小哥’有违章行为,监控拍到后被系统感知,就能通过编号锁定其身份。而针对没有对骑手进行号码牌编号的区域,我们给出的另一套方案是‘一车一档’,即通过视频智能分析技术识别车牌号码,追踪到个人进行监测。当有了约束之后,‘小哥’的自律性也变高了。”

传统监控摄像头多数只能支持记录基础交通违法信息以及识别车牌号、人脸等功能。面对一些相对复杂的交通违法行为,如非机动车驾驶员未佩戴头盔则无能为力。不仅如此,传统摄像头记录下的海量数据并未得到充分应用。

而据记者了解,闪马智能视频智能分析平台的非机动车违法行为治理功能,可以对非机动车闯红灯、占用机动车道、逆行、不戴头盔、非机动车载人等8种违法行为进行感知,并联合交警部门形成整治态势,督促非机动车驾驶员安全驾驶。

今后,智慧交通服务系统将会帮助城市交通变得更加顺畅,甚至改善交通网络。这就是智慧系统的优势,其能够充分利用交通数据,通过分析前期积累的数据而做出分析判断。“每一个路口到底有多少辆车是直行或左转,每个时间点到底有多少辆车经过,这些数据帮助未来管理者对道路实施规划。”彭垚说,“比如,上海有很多高架桥以及陆家嘴金融城的‘潮汐式’拥堵持续多年,未来都将有基于实际数据做出的对症下药的方案出现。”

记者 吴斯洁

编辑 潘晟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